沉浸式旅游项目真的是景区的救命稻草吗?

来源:本站 2022-9-21 12:00:00

随着市场消费需求的升级,游客越来越注重旅游的新鲜感、体验感、互动性,沉浸式旅游之风也刮向全国各个地方,沉浸式旅游项目旨在为旅游者创造全面的体验,即通过塑造感官及思维、情感体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引起旅游者的情感共鸣或思维认同,为旅游产品和服务找到新的价值和生存空间。

1.png

与此同时,受疫情及各种灾情的影响,旅游业受到全面冲击,景区普遍运营情况不甚理想,看到沉浸式旅游市场的火热以后,许多景区纷纷上马各类沉浸式旅游项目,沉浸式旅游项目真的是景区的救命稻草吗?

2.png

根据《幻境·2021中国沉浸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2020年中国的沉浸产业总产值为60.5亿元,沉浸体验项目数量达到1521项,包括展览展陈、实景娱乐、商业地产、文化旅游等形式。

而旅游产业的沉浸式应用分为两类:一是依托高科技手段,通过VR、AR、5G、全息投影等技术的应用,让游客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感知形成的场景体验融入旅游环境,例如《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如果想要进一步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则会以故事为脉络,借助游客着装、环境调整、技术手段等,让游客既是观看者,又是参与者,例如武汉的《知音号》以及各类沉浸式剧本杀。

3.png

二是把单一的旅游活动扩展到多种体验活动,例如各类红色旅游路线中的缝军衣、烙煎饼、抬担架等旅游体验项目,这种沉浸式体验让游客从历史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沉浸式旅游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吗?这一点毋庸置疑,2019年8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政策中九条主要任务,三条与沉浸产业发展息息相关。《意见》明确提出要“促进文化、旅游与现代技术相互融合,发展新一代沉浸式体和旅游消费内容”。2021年3月25日,国家发改委等28部门印发《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在深入发展数字文化和旅游部分,提到“加快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发展演播、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

4.png

除了国家政策导向以外,从各种优质沉浸式旅游项目营收数据也能体现市场的火热,截止到20年5月20日,《知音号》四年累计演出1168场,游客量达70多万人次,OTA游客满意度均在90%以上。《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去年6月初开城迎客,在端午三天假期共接待游客2.3万人次,综合收入713万,如今仍然热度不减,国庆期间共接待游客10.01万人次,总观剧人次超过60万。

虽然市场火热,但是并不意味着景区一上沉浸式项目就能引入客流,改变当前困境,因为游客喜爱的沉浸式项目并不是简单的声光电,而许多景区为了尽早刮分这一块市场大蛋糕,急于推出的沉浸式旅游项目质量良莠不齐,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缺乏内容支撑或是内容无新意,在沉浸式演艺项目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优质的故事内容,各种声光电之类的技术只是手段,而现实中许多沉浸式项目往往过分强调画面的酷炫,而忽略了内容的重要性,沉浸式体验不仅是感官上的被动沉浸,更是创意内容上的主动式沉浸;二是缺乏特色,看到什么景区沉浸式体验项目火爆就跟风做什么项目,而往往导致“水土不服”。

此外,即使景区推出的沉浸式项目非常火爆,但并不一定能赚钱,因为这种高科技沉浸式项目价值不菲,如果前期没有充分调研市场,计算投入产出比,贸然上马项目可能让陷入困境的景区难上加难。

5.png

据新闻报道显示,《只有河南》总投资近60亿,虽然目前人流量络绎不绝,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回本,仅从投资回报率的角度来看,《只有河南》并不是一个优质的项目,正如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在公开采访中提到:”诚然,从投资的角度讲,或许《只有河南》的诞生很难被理解。这座如此独特的、从未有见的“戏剧幻城”,无关商业、名利,只关乎建业做文化作品的真心、信心和耐心。它袒露的是河南企业对家乡的赤子之心,是生长在黄河边的建业“传承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的文化自觉。”

然而,对身陷囹圄的景区而言,生存更重要,沉浸式旅游项目绝非救命稻草,正如在以往的文章中所言,现阶段各个景区生存都不容易,在升级改造的过程中,建议在已有的存量基础上进行调整,而不是大建特建各种重资产项目。

景区要是真的想分这一杯羹,也应该在现有设施基础上量身定制地优化升级,打造专属的沉浸式项目,总而言之,即使站在风口上,不是所有的猪都能飞起来。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