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新变局:人潮涌动下的消费转向与文旅融合新探
来源:本站 2025-11-20 12:00:00
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旅游市场呈现出游客数量激增但消费降级、穷游盛行的矛盾态势。本文从文旅融合视角深入剖析这一现象,指出消费观念转变、经济环境影响、文旅产品供需失衡等多重因素交织导致该局面产生。通过挖掘穷游背后青年亚文化内涵,以及探讨文旅融合在应对消费降级中的机遇与挑战,为文旅产业适应新消费趋势、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参考,旨在推动文旅产业在新市场环境下创新变革、持续繁荣。
关键词:旅游消费降级、穷游、文旅融合、消费观念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出游人次屡创新高。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出游人次突破 20 亿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均旅游消费却呈现出下降趋势,2024 年人均日花费降至 269 元,近乎回到疫情前水平 。与此同时,穷游成为一种备受年轻人追捧的旅行方式,“特种兵旅行”“citywalk” 等穷游模式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引发大众关注。这种旅游人增多但消费降级、穷游盛行的现象,对文旅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亟待从文旅融合视角深入探究其背后原因及应对策略。 二、旅游消费降级与穷游现象的表现
2.1 旅游消费降级的直观呈现 从数据层面看,诸多节假日旅游消费数据反映出消费降级趋势。例如,2024 年五一国内旅游合计 2.95 亿人次,恢复到 2019 年同期的 128.2%,但人均旅游消费支出仅恢复到 2019 年同期的 88.5% ,创下自 2023 年国庆以来新低,且低于当年清明人均旅游消费水平。从旅游消费结构细分领域也能发现端倪,在交通方面,民航、铁路客运量增长乏力,而自驾短途游占比增加;住宿领域,高端酒店入住率与房价受到冲击,游客更多选择价格亲民的民宿、青年旅社或经济型酒店;餐饮上,游客减少在高档餐厅消费,转而青睐街头小吃、便利店食品等。在热门旅游城市,部分高档餐厅客流量下滑,而小吃街、夜市则人满为患,这种消费行为转变清晰地表明旅游消费降级的现实。 2.2 穷游现象的流行特征 穷游在当下呈现出独特的流行特征。以 “特种兵旅行” 为例,年轻人利用周末或节假日,用最短时间、最少花费游览多个城市,如 48 小时内打卡多个热门景点,行程紧凑且成本控制严格,交通多选择夜间火车、长途大巴以节省住宿费,住宿多为青旅床位。“citywalk” 则强调以步行方式深度体验城市文化,不走传统景区路线,而是穿梭于城市老街巷、小众博物馆、特色社区等,探索城市隐藏的文化角落,消费主要集中在少量特色小吃、文创产品购买上。穷游群体以年轻人尤其是学生、初入职场者为主,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穷游攻略,形成强大传播效应,带动更多人加入穷游行列,使穷游从个体行为演变为一种群体性、潮流化的旅行风尚。 三、旅游人增多但消费降级、穷游盛行的原因剖析
3.1 消费观念的深度变革 随着时代发展,新一代消费者成长于信息爆炸时代,消费观念与以往大不相同。Z 世代、千禧一代不再将旅游视为单纯享受物质奢华的过程,而是更注重旅行中的体验与收获,追求个性化、深度化的文化体验。例如,他们可能省下住宿费,却愿意花高价参与一场非遗手作体验或观看一场小众艺术演出。在他们眼中,旅行是自我实现、探索世界的途径,是获取独特经历与故事的方式,而非对高端物质的追求。这种消费观念转变使得传统以高端消费为主导的旅游模式受到冲击,为消费降级与穷游兴起奠定观念基础。 3.2 经济环境因素的制约 一方面,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国内经济增长面临一定压力,居民收入预期受到影响。尤其对于年轻人,就业竞争激烈、薪资增长缓慢,在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旅游预算受到严格限制,促使他们在旅游中更倾向选择低成本方式。另一方面,宏观经济波动影响企业经营,企业削减员工福利、减少商务旅行支出,也使得部分商务旅游需求转向低成本的休闲旅游模式,进一步推动旅游消费降级与穷游现象蔓延。例如,一些原本习惯住星级酒店的商务人士,在经济压力下可能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快捷酒店,旅游行程安排也更加精简,减少不必要开支。 3.3 文旅产品供需失衡 从供给端看,当前文旅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众多景区、旅游企业推出的产品缺乏创新与差异化,多以传统观光游、大众娱乐项目为主,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在热门旅游目的地,大量旅游纪念品商店售卖的商品千篇一律,缺乏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旅游演艺节目形式相似,内容陈旧。消费者面对此类产品,消费意愿降低,不愿为缺乏特色的产品支付高价,转而选择穷游方式,自行挖掘小众、免费或低成本但有特色的旅游体验。同时,市场上针对不同消费层次、细分需求的文旅产品体系尚未完善,高品质、个性化且价格合理的产品供给不足,无法有效激发中高端消费潜力,也是导致整体旅游消费降级的重要原因 。 四、穷游现象背后的青年亚文化内涵挖掘
4.1 自我实现与身份认同的追求 在穷游文化中,青年群体将旅行视为一种自我实现的仪式。通过 “48 小时跨城打卡” 等具有挑战性的穷游方式,他们在克服时间、经济等困难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与自我认同感。例如,一位大学生利用暑假,凭借有限资金完成了一次跨越多个省份的长途穷游,在旅途中不断突破自己舒适区,与不同人交流,体验多样生活方式,这种经历让他对自身能力有了新认知,在朋友圈、旅行社交平台分享经历时,也收获他人点赞与认可,进一步强化了自我身份认同。在青年亚文化语境下,穷游成为他们区别于传统消费模式,展现独特个性、独立精神的标志,是他们在社会中寻找自我定位、构建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 。 4.2 反消费主义与个性化表达 穷游体现了青年群体对传统消费主义的反叛。他们拒绝过度消费、追求奢华物质的旅游模式,以 “极简装备”“低成本出行” 彰显反消费主义态度。同时,在穷游过程中,青年通过精心选择小众景点、特色住宿(如具有艺术氛围的民宿)、参与个性化体验活动(如当地小众音乐节)等方式,进行个性化表达。他们在旅行中发现独特风景、文化元素,并通过社交媒体分享,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以此与大众旅游消费模式区分开来,在小众圈子中获得文化认同,塑造属于自己的文化身份,使穷游成为一种兼具文化内涵与个性特征的青年亚文化现象 。 五、文旅融合视角下应对旅游消费新趋势的机遇与挑战
5.1 文旅融合带来的创新机遇 文旅融合为应对旅游消费降级与穷游趋势提供了创新空间。通过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将文化元素深度融入旅游产品开发,可打造出具有差异化、高附加值的产品。例如,西安依托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推出 “大唐不夜城” 夜游项目,以唐代文化为主题,融合灯光秀、实景演艺、特色餐饮、文创购物等多种业态,游客在沉浸式体验唐代市井生活同时,自愿为丰富文化体验付费。又如,一些乡村地区利用非遗文化,开发传统手工艺制作体验游,游客参与剪纸、陶艺等制作过程,购买亲手制作或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产品,这种文旅融合模式既满足穷游群体对文化体验追求,又创造新消费增长点,提升旅游产品综合收益 。 5.2 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然而,文旅融合在适应旅游消费新趋势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人才短缺,文旅融合需要既懂文化又懂旅游运营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市场此类人才匮乏,导致文化资源挖掘不深、旅游产品开发粗糙,难以精准对接消费者需求。其次,资金投入与回报周期问题突出,文化旅游项目前期开发需要大量资金用于文化资源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产品策划推广等,但由于消费降级背景下游客消费能力受限,项目盈利周期延长,投资风险增加,影响企业参与文旅融合项目积极性。再者,政策支持体系有待完善,虽然各地政府积极推动文旅融合,但在土地政策、税收优惠、项目审批等方面,针对适应新消费趋势文旅项目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制约产业创新发展速度 。 六、促进文旅产业适应旅游消费新趋势的策略建议
6.1 创新文旅产品供给 文旅企业应深入调研市场需求,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开发多元化、个性化文旅产品。针对穷游群体,设计更多以文化体验、深度探索为核心的低成本产品,如城市文化微旅行线路,串联城市中免费或低收费的博物馆、历史建筑、特色街区,配备专业文化讲解服务,让游客以较低成本获得丰富文化体验;开发乡村研学旅行产品,让游客参与农事活动、学习乡村传统文化,住宿选择农家民宿,降低整体费用。同时,为中高端消费群体打造定制化文旅产品,如高端文化艺术之旅,邀请知名艺术家、学者参与行程,提供专属文化讲座、艺术鉴赏活动,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提升旅游产品整体吸引力与消费层次 。 6.2 提升文旅服务质量 在消费降级背景下,消费者对旅游服务质量要求并未降低,反而更加注重性价比。文旅企业应加强服务质量管理,从交通、住宿、餐饮到景区服务全链条优化提升。例如,在交通方面,与公共交通部门合作,推出针对游客的优惠套票、便捷换乘服务;住宿上,民宿、经济型酒店提升卫生条件、优化房间布置,提供贴心个性化服务;景区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功能,提供准确旅游信息、便捷投诉处理机制,加强景区环境卫生维护、秩序管理。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增强游客满意度与忠诚度,使游客愿意为优质服务支付合理费用,促进旅游消费升级 。 6.3 强化文旅品牌建设 文旅品牌是吸引游客、提升产品附加值关键。各地应结合自身文化旅游资源特色,打造具有辨识度、美誉度的文旅品牌。例如,云南凭借多彩民族文化、优美自然风光,打造 “七彩云南” 文旅品牌,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利用新媒体宣传推广,提升品牌影响力,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文旅企业也应注重自身品牌塑造,以优质产品与服务为基础,通过社交媒体、口碑营销等方式传播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品牌认知。品牌建设有助于提升产品差异化竞争力,使消费者在众多旅游产品中更倾向选择具有品牌价值的产品,一定程度缓解消费降级对旅游收入影响 。 6.4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政府应出台针对性政策,支持文旅产业适应新消费趋势发展。在资金扶持方面,设立文旅融合专项发展基金,对开发创新型、适应消费降级趋势文旅项目的企业给予贷款贴息、项目补贴;税收政策上,对提供低成本、高质量文化体验产品的企业减免税收;土地政策上,优先保障文旅融合项目用地需求,简化用地审批流程。同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交通、通信等条件,为文旅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硬件环境;制定规范行业标准,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文旅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 七、结语 旅游人增多但消费降级、穷游盛行这一现象,是消费观念转变、经济环境影响、文旅产品供需失衡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穷游背后蕴含青年亚文化对自我实现、个性化表达追求,反映出旅游市场消费结构深刻变革。文旅融合为应对这一市场新变局带来创新机遇,但也面临人才、资金、政策等方面挑战。通过创新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强化品牌建设、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等策略,文旅产业能够更好适应旅游消费新趋势,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同时,实现自身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文旅产业在新市场环境下持续繁荣,创造更大经济与社会效益。
来源:文旅规划设计联盟 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