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干山:为什么能成为中国最成功的乡村改造样本?
来源:本站 2022-3-23 12:00:00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
《纽约时报》评选了全球值得一去的45个地方,莫干山排名第18位。CNN将这里称为:除了长城之外,15个你必须要去的中国特色地方之一。
莫干山历史悠久,景色宜人,是江南名山,但江浙人杰地灵之地,有竹、云、泉的山,并非莫干山一处。近年来,莫干山在旅游休闲市场的声名,既有自然天成的美景,又有各方助力。
莫干山以山胜,以仙名,以人传。民国时期,政坛人物活跃于此,各领风骚;千百年后,洋家乐、民宿遍布山间,可以说是“一座莫干山,半部民国史”。
莫干山近年以“裸心谷|乡”等“民宿”开发而蜚声中外,逐步形成了以吸引高消费人群为主体的度假目的地,也成为了全国 “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
莫干山的开发理念值得借鉴,但若不管长三角市场的消费特征而照搬“裸心谷|乡”,结果很可能就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投资方只能“裸身”而退了。
01
关于乡村改造
乡村改造不是近十年或者近二十年的事情,百年前,已经有人呼吁实践。
上世纪初叶,民国兴起一股“乡村改造运动”热潮,一部分改良派知识分子,如晏阳初、梁漱溟、黄培炎等,深刻认识到农村问题在中国问题中的关键地位,把改造农村作为中国现代化的核心任务,发动了一场以改造传统乡村社会为直接目的并影响深远的实践性社会运动。
新中国成立以后,这场改造没有在大陆继续。但这场运动并未消失,而是延续到了台湾,自上世纪70年代在台湾乡村改造与乡创工作一直没有停止。一个个乡村文化项目成为经典,提供了许多成功的改造案例。
莫干山也有这样的人物和实践时期。黄郛历任民国政府外交署长、上海市长。1931年黄郛携家人退隐莫干山,发起了“莫干山农村改造实验”,即使在1936年黄郛病逝后,其妻子沈亦云率众还将改造实验坚持到1949年。
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过去和现在,莫干山成为了一块乡村改造的试验田。
守着青山绿水,无法突破乡村困局
十几年前,和许多资源优秀的乡村一样,莫干山散落的乡村依然守着青山绿水不知何去何从。这里有莫干山风景名胜区,但景区属于浙江省,本地享受不到任何门票收益;该地又作为湖州水源保护地,所有产生污染的畜牧业、加工业都被清退。
整个乡村,几乎没有更多除了小农耕作之外的更多收入来源;小农户经营一年,劳动力投入和收入完全不成正比。小农经济已衰落,年轻人留在村里,也看不到什么希望,他们宁愿离开土地去城市,留下很多凋敝的建筑,社区被废弃,没有业态发展。
这里和现状中大多数乡村一样,生产力有限,除了种地,还有漫山遍野的竹林和茶园,在当时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有限。
乡村改造的中间力量——外来的怀着乡村再造梦想的知识分子和民间组织
过去十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十年,政府牵头,各类规划,各个名目的资金补助,农村建设风风火火地开展着。放眼望去,有效果,却也许不是你心里理想的乡村模样。
莫干山来了一些人,这些人怀着乡村再造梦想,有设计师,有画家,有文人,有各类组织以及经营者。至此,莫干山乡村改造的大幕徐徐拉开。
这些具有开阔眼界,满怀情怀的中间力量,区别于任何政府组织的规划及建设,带来了先进的乡创理念,清新的文艺气息以及建设资金。他们散落在莫干山,寻找他们认为可以保护和创造的乡村景观,延续莫干山千年文化,同时注入新的生机和元素。
如朱胜萱,寻找到了--庾村被废弃至今的蚕种场,那正是黄郛做农村改造的生产基地。利用庾村这11间蚕种场房舍,来做文化市集,其旧的建筑和格局都完整保存下来,加以修补和美化。
既洋气又接地气的莫干山乡村改造
中坚力量们反复设计,不断推敲,一个个模型,一张张图纸,其中国内外设计界大咖云集,单单为一个美丽乡村项目,很难见到他们的身影。但他们为莫干山而来。
莫干山的洋气在于,洋人来了,洋家乐来了,洋设备来了,漂洋过海的乡创理念来了,景观透露着各种风格,不再局限于乡村的古朴,建筑改造成清新不浮夸但处处有细节,甚至开启了村民们闻所未闻的文化集市。
莫干山的接地气在于,竹子、茶园、桃树、梨树、杨梅树等等统统保留,良田还是良田,山林还是山林,那些建筑和景观如长出来般,既生态又和谐,被改造的景观尽量用上了本土材料。竹子成为造景的一大主角,当地的石材也成为房屋装饰的一大主题,具有莫干山特色的石材挡土墙就是一大标志。
被保护,被设计,被精心搭配的景观和建筑,是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村民接受,游客喜欢,政府支持,设计师实现梦想,多赢且可持续发展。
关于官方的乡村改造,不得不说的德清县政府
在中坚力量进行改造的同时,政府开始重视这样的变化。
普通的乡村建设改造无法配套中间力量建设的项目,公共改造部分充分吸收了这些项目的原始,不浮夸,不盲目,借鉴和融合。
以外立面改造和车站改造为例,这两项政府主导的工程,不输莫干山其他任何项目,保留了原有建筑,恢复民国风格,统一,整洁,比许多电影里的民国街道背景更胜一筹。
在裸心谷,安缇缦等度假酒店设计了石材堆砌的挡土墙以后,莫干山主路及街道边侧的挡墙迅速跟进。
再如,莫干山漫山遍野的竹子,当地人以习以为常,当一些项目中点缀了竹子效果十分好以后,许多街边及房前屋后,也出现了一丛的竹子。
一个开放,学习,包容各种文化,并愿意对美好改变支持到底的政府,是值得尊敬的。
莫干山乡村改造与旅游休闲度假的无缝对接
乡村改造一方面为农民改造了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为游客提供了度假场所。2015年,德清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61.5万人次,比前一年增长了21.5%。而莫干山上山的道路,一到节假日,长长的堵车队伍一直到山下。
短短几年,莫干山成为中国旅游热中之热,而每一个望着山的人,都觉得这个山不过如此,不够高,植被不够丰富,还不如我家乡的山水,但当他们走入其中,看着一个个看似随意,又处处匠心的项目,之前的想法早已自我推翻。
事实上,莫干山并无特别打造的景区和景点,一路风景,一路小品,一路民宿及精品酒店,这些构成了莫干山绝对的旅游吸引力。
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愿意去的地方,不再只是热闹和震撼的场景打造。有时候宁静也是一种力量,去莫干山可以看到的,感受到的,是每个周末都还想再去的冲动。
不是每座山都能成为莫干山,因为倾注的心血,不是一本规划可以概括。
乡村改造,给村民一条回乡之路
关于农民,如前面所说,小农经济衰落,年轻人都走上了外出谋求发展的道路,留下来看不到希望,走出去也不是轻易可以融合进其他城市和社区,他们离开土地去城市,留下很多凋敝的建筑,乡村居住的也是以老人和孩子为主,许多社区日渐萎缩,甚至被废弃。
对外出的年轻人来说,打拼不易,对留守的老人和孩子来说,日子更加孤单。对整个农村发展来说,除了重复和日渐破落,没有发展和生机。
莫干山的各个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各类就业机会给了年轻人们能做又愿意做的事情,各类餐厅民宿的员工,从店长到服务员基本都来自附近的村落。另一部分空置劳动力,也展开了农业之外的三产经营,各类土特产,各类食材提供,迅速崛起。
当地村民们的朴实和真诚也未因商业元素的增加而变质,这也是政府引导和其他文化项目对村民的友好,达成的良好关系。安居乐业,在莫干山从乡愁变成了现实。乡村改造的境界,在莫干山到达了新的高度。
02
莫干山,你为什么这么成功?
有媒体报道,2014年一年,德清民宿共接待游客23.4万人,实现直接营业收入2.36亿元,每张床铺的年产值达到1.5万元。
德清民宿的精髓在莫干山,莫干山民宿是一个统称,并非指某一个民宿。以104国道为界,以莫干山风景区为制高点,莫干山镇、筏头乡和武康镇的上柏、城西、对河口、三桥等区域,统称为德清的西部,是生态环境保护区,也被称作环莫干山旅游休闲观光区。就是在这里,汇集着大量名声在外的民宿。.
老实说,莫干山的自然资源并不独特,举目全国,有很多这样的山水。莫干山的民宿设计也谈不上个性十足,如果你走访20个分布全国的其它有异质的民宿,你会改变对莫干山民宿建筑设计的看法。
那么,到底是什么促使了莫干山民宿的名气和人气?
区位优势明显,心灵归属地触手可及
莫干山地处沪、宁、杭金三角的中心,莫干山脚下的德清筏头乡,距杭州、湖州55公里,离上海不过210公里,离南京也就250公里,09省道贯穿全境,104国道、宣杭铁路、杭宁高速公路傍侧而过。
上海是现代化大都市,南京和杭州是古城古都,更是目前旅游的热门城市,在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上,为莫干山人气的汇集提供了无限可能。
自然资源丰富,是依托又是民宿的构成
《纽约时报》评选了全球最值得一去的45个地方,莫干山排名第18位。CNN将这里称为:除了长城之外,15个你必须要去的中国特色地方之一。从外媒的这些报道,可窥一般。
事实上,莫干山本身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莫干山山峦连绵起伏,风景秀丽多姿,景区面积达43平方公里,它虽不及泰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却以绿荫如海的修竹、清澈不竭的山泉、星罗棋布的别墅、四季各异的迷人风光称秀于江南,享有“江南第一山”之美誉。
人文历史深厚,让名人、洋人背书
莫干山,因春秋末年,吴王阖闾派干将、莫邪在此铸成举世无双的雌雄双剑而得名。它是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众多的历史名人,为莫干山赢得了巨大的名人效应。
鸦片战争后,清廷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美、英、德、法、俄等外国势力开始染指,纷纷在山上建别墅、筑教堂,莫干山沦为外国人可自由居住的天堂。
由于传教士梅生等人将在此所见所闻刊于外文报上,于是,莫干山声名鹊起,成为与庐山、北戴河、鸡公山并列的我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洋文化,从那个年代就已经开始与莫干山“结缘”。
换句话说,莫干山本身就是一个休闲旅游的胜地,各种配套早就齐备,这是莫干山民宿光大的基础,可谓直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建筑遗存众多,建筑本身就是风景
由于莫干山本身就是传统的避暑胜地,因此,大量名人留下了难以计数的诗文、石刻以及二百多幢式样各异、形状美观的名人别墅。
这二百多幢别墅形象丰富、无一雷同,分别代表了欧、美、日、俄等十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使莫干山素有“世界建筑博物馆”之美称。
其中,皇后饭店:毛泽东下榻处,张云逸在此疗养,陈毅多次前来探望;武陵村:蒋介石度蜜月、参加会议等多次在此下榻;白云山馆:国民党第一任外交部长黄郛所建,周恩来与蒋介石在此进行国共和谈;静逸别墅: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别墅;林海别墅:杜月笙、张啸林的别墅。
这些数目繁多的建筑,本身就是独具魅力、文化底蕴深厚的住宿依托。
当然,山上的很多别墅不是谁都可以住的,肩负着特殊的接待任务、疗养需求,而接待普通游客反而是他们的“副业”,我们谈及莫干山民宿也多指山半腰的民居改建而成的那些民宿。
换句话说,别处的自然风景是依托和支撑,而莫干山的自然风景只是住宿的配套设施。
乡村旅游推动,大城市率先逆势而动
当多元、混杂的现代文明逐渐消减农耕文明时,身处上海、杭州、南京这些大都市的人率先开始觉醒、怀旧、回归,他们开始渴望乡野田园的宁静和平实,乡村旅游应运而生,而莫干山正好静静的等待在他们附近,离得那么近,且千姿百态、独具内涵。
很幸运,莫干山没有朝城市化的模本飞奔,而是呈现一副更具生机的乡野面貌,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城市化逆袭。
当莫干山的乡村旅游有效连接了城市需求和乡土资源时,发挥出了惊人的发酵力。莫干山上曾经被散乱废弃的农房,现在每栋30年的租金高达100万元。
衍生而来的配套产业、出租农房和流转土地等方式,让村里的沉睡资产变成了现实资本。仅莫干山一带的60多家洋家乐,带动的农民房屋出租收入、流转土地收入等财产性收入超过1.83亿元。
在如此形势下,莫干山民宿越发展越得人心,越具凝聚力,越有影响力,这是莫干山长续发展的经济基础。
深挖文化资源,创意赋予新的灵魂
江南村落,山山水水,自然景观大同小异。要形成“一村一品”、差别竞争,文化包装不可少。
莫干山麓的燎原村做足了“民国文化”文章,燎原村发轫于民国时的“乡村改良”运动,民国要人黄郛政治上失意后,在燎原村办起了奶牛场、蚕种场、跑马场等,光阴荏苒,这些风雨剥蚀的场站、库房、学校都成了乡村旅游的“素材”;废弃的铁路枕木、老式自行车配件以及就地取材的竹子,当做文化墙和围栏,就隔成了一座座茶社、客栈和文化创意空间。
文化就像味精和调色板,丰富和提升了乡村旅游这顿大餐,从而拉动了莫干山民宿的壮大。
塑造新品类,独树一帜,想不记住都难
提及莫干山民宿,不得不提“洋家乐”!2007年,从上海骑车赴莫干山旅游的南非小伙子高天成一眼看中了青山环抱的“三九坞”小村庄。当他听说这些农房大多闲置时,立刻与朋友们租下了6间大房子,租期15年。从此,他们以环保理念将泥坯房改建为低碳型“三九坞乡村会所”就成了莫干山“洋家乐”的发源地。
可以说,正是“洋家乐”这张新奇的招牌,为莫干山民宿汇集了数不清的目光。人们先是好奇,不是“农家乐”吗,怎么出来一个“洋家乐”?继而开始探寻,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与此同时,各大媒体纷纷跟风报道,为这一新奇事物的出现大书特书,掀起舆论高潮,让莫干山民宿、“洋家乐”一夜成名天下知。
“洋家乐”的成功造势,对莫干山民宿来说,功不可没。
有故事,自然耐人寻味
当你身处莫干山民宿,那些民国名人一个个向你走来,民宿主人更是津津乐道为你评述。
当你身处莫干山民宿,那些老外在莫干山创业的故事一个个为你呈现。
当你身处莫干山民宿,那些诗文、石刻鲜活起来,越过历史的叠嶂,向你讲述沧桑巨变。
高逼格、却又形式多样,规模效应凸显
莫干山民宿一千元起价那是客气的,动辄三五千元一晚的比比皆是,这么说吧,莫干山民宿正因贵再次聚拢了目光。
“啥房子啥床,这么贵?老子一定要去看看!”
无疑,对于生活一味求新求异的富裕阶层,还真不怕你贵,还就怕你不敢贵。你越贵,我越住!在这个过程中,再次冲击了大众的神经,也点燃了媒体的报道欲,莫干山民宿想不火都难。
无疑,对于生活一味求新求异的富裕阶层,还真不怕你贵,还就怕你不敢贵。你越贵,我越住!在这个过程中,再次冲击了大众的神经,也点燃了媒体的报道欲,莫干山民宿想不火都难。
当然,你若看后感觉不过如此(大多也是自欺欺人,左右衡量的不过是自己的腰包够不够鼓),莫干山还有几百元的民宿,甚至有百十元的,想你所想,急你所急。你大可在三五百元的民宿住一夜,然后在名声在外的民宿旁边来个自拍,紧接着上传朋友圈,末了标注一句话:莫干山民宿,没啥大不了。
当地政府大力扶持,背靠大树好乘凉
不独莫干山,整个浙江省,乡村旅游都走在全国前列。举例说明:荻浦村总共687户村民,七成以上经营农家乐;燎原村去年有270万城里人入住民宿;富春江畔的芦茨村,几乎整个村子开发成了乡村酒店。跟各地乡村旅游相比,浙江的“投入产出比”明显高出一筹。
来源:田园游记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