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乡村振兴如何全面推进?美好生活“圈出来”
来源:本站 2022-3-07 12:00:00
2月22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文件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部署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明确了两条底线任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方面重点工作: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推动实现“两新”: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2022年,中国乡村振兴面临哪些新形势?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篇大文章,并有序推进乡村发展和乡村建设?
纵观全国,上海在2021年12月发布了全国首个《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启动全市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建设行动。成都自2007年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一直就乡村社区生活圈理论进行着探索和实践。
中国一东一西两大城市,不约而同提出了“乡村社区生活圈”。我国未来乡村怎么建,或许可以从两地的“乡村社区生活圈”取经。
1、什么是乡村社区生活圈?
乡村社区生活圈:是指以满足村民和新村民的日常需求为核心,慢行可达的范围内涵盖生产、生活、生态、治理各要素的基本空间单元,是乡村地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的社区共同体。
乡村社区是乡村振兴最基础的空间载体,乡村社区生活圈是以乡村社区为中心,涵盖其相关的生产、生活、生态和社区治理各要素聚集的基本单元空间。是推动农村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农村社区现代治理的关键环节,是县域、镇域生活圈的组成部分。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张佳认为,乡村社区生活圈是一个生产生活高度融合的空间单元、是一个山水林田湖草共存的生态单元、是一个农商文旅体相互关联的发展单元、是一个配套设施均衡多元的服务单元、是一个村民协同自治的治理单元。
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从村民日常生产生活需求和未来超大城市乡村的新功能出发,旨在通过乡村社区生活圈的构建,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乡村宜居度和吸引力,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
2、乡村社区生活圈的演变历程
从成都市城乡规划理念的发展来看,成都的乡村社区生活圈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7年以前的城乡分割阶段,第二阶段是2007-2017年的城乡统筹阶段,第三阶段是2017年至今的城乡融合阶段。在这个背景下,乡村社区生活圈也在不断升级,我们将其分为1.0、2.0、3.0三个版本:
1.0版本的乡村社区生活圈:
自“全国城乡统筹试验区”以来,实行“1+11”的标准化配套,是对村(社区)及新居工程的形态呈现,对其进行标准化的配套,即一个村(社区)配置11项公共服务设施,以满足卫生服务、文化活动、垃圾转运等基本公共服务。
2.0版本的乡村社区生活圈:
自2012年以来,农村提倡聚居,生产生活相对融合,升级原配套标准,乡村社区生活圈是因地制宜根据规模大小、产业发展需求、地形地貌特点等在满足基本功能配套基础上,实行“1+8+N”差异化的配套模式,即1个300户以上农民集中居住区配置幼儿园、卫生站、文化活动室等8项公服设施,“N”就是根据村民意愿再因地制宜配置其它相关公服设施。
3.0版本的乡村社区生活圈:
2017年以后,成都市召开乡村振兴大会,提出“五项重点改革”、“十大重点工程”、“七大共享平台”的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在城乡融合发展单元理念基础上,对生产生活需求更高,对生态环境社区治理更加关注,形成了生产、生活、生态、社区治理融合度更高的生活圈形态,同时注重对社区场景的营造,推行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是转变配套需求为生产生活消费需求的空间单元,实行“1+8+S(scene)”按需配置菜单式的配置模式,即1个乡村社区生活圈在8项基本公服配套的基础上,“S”就是因地制宜根据场景营造目标进行设施选配,设定理想场景营造目标,注重生产、生活、生态、文化、智慧等的有机融合,根据不同的发展需求,逐步完成多元、均衡、高品质的配置。
3、乡村社区生活圈的核心理念
1.生活圈以人的生产生活需求为核心,贴合乡村发展实际
通过近些年上海、浙江和成都等地的实践,“生活圈”概念在国内进一步延续和发展。总体来看,“生活圈”以人的生产生活需求为核心,“社区”两字赋予生活圈特定的空间范畴,更加关注社会交往情感上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恰恰根植于传统的乡村社会中。“乡村社区生活圈”则意味着对乡村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2.品质与关怀并存,吸引全龄段人群回到乡村
乡村社区生活圈从品质提升与社会关怀的视角,期望吸引全龄段人群回到乡村,以实现“让老年人在乡村快乐生活、让年轻人回乡生活和就业、让儿童回归大自然和本真、让都市人实现美好田园梦”的目标愿景。
3.兼顾公平与差异,在功能扩充和内涵提升方面做加法
为应对不同人群、不同产业的发展需求和未来变化,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扩充和内涵提升必须做加法,即从以行政村为单元进行设施配置转向分层、分级的体系构建。自然村层级上,从公平视角满足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最基本的保障性需求。行政村层级上,兼顾差异,行政管理基础上结合村庄的特定需求开展弹性选择。
自然村和行政村层级设施布局示意
4.倡导复合与集约,在整合资源和因地制宜方面做“简”法
整合资源方面,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功能整合与共享,以便民服务中心和邻里驿站为核心打造“一站式”的家门口服务综合体。因地制宜方面,避免“一刀切”,在满足不同人群基本生活需求和乡村基本治理要求的基础上,村庄可按需选配园区、旅游、农业、商业等服务模块。
乡村“一站式”的家门口服务综合体示意
4、乡村社区生活圈的主要内容
成都的乡村社区生活圈包括四个维度,三种空间模型类型,“7+38”的指标体系。其中,“7”指七类活力场景,包括扶老携幼、共建共享的服务场景,生活富裕、多业融合的产业场景,青山绿水、美田弥望的生态场景,蜀风雅韵、茂林修竹的空间场景,天府农耕、勤劳尚美的文化场景,社集联动、村民自治的共治场景,智慧生产、智能互联的智慧场景。
而上海提出了8类不同主题功能的社区场景,包括睦邻友好、健康养老、自然生态、创新生产、未来创业、艺术文创、旅游休闲、智慧治理等。引导村庄服务设施进行针对性、差异化配置,以村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为衡量标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的乡村生活共同体。
不难看出,两地都针对当地乡村发展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提出了适合当地乡村社区生活圈的场景建设内容。
1、成都乡村社区生活圈的七类活力场景营造
场景一:扶老携幼、共建共享的服务场景
建设城乡均好、互助共享的差异化服务体系,营造扶老携幼、共建共享的社区服务场景。包括“因人而异”的便民服务和“城乡均好”的品质服务。
场景二:生活富裕、多业融合的产业场景
深化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农民的技术升级,营造生活富裕、多业融合的农村社区产业场景。包括“农业+”的融合发展、“多措并举”的增收渠道、“按需定制”的技术培训和“村企共建”的服务平台。
场景三:青山绿水、美田弥望的生态场景
强化乡村地区作为公园城市最大绿色基底的作用,加强山水林田生态要素保护,引导生产生活绿色清洁,形成青山绿水,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农村社区生态场景。包括山林保护与整治、水体保护与整治、农田保护与整治、生产方式绿色清洁、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和能源系统环保再生。
爱思嘉·农业嘉年华
场景四:蜀风雅韵、茂林修竹的空间场景
结合特色资源建设乡村绿道和郊野公园,建设国际范、天府味的林盘聚落,形成蜀风雅韵、茂林修竹的农村社区空间场景。包括蜿蜒绿道、郊野公园、大地景观、小组微生。
场景五:天府农耕、勤劳尚美的文化场景
保护传承农耕文化、维护发扬淳朴乡风,植入多样文化功能和活动,营造巴蜀文化、天府农耕、勤劳尚美的社区文化场景。包括保护传承农耕文化、“乡风文明”的淳朴邻里、“农耕特色”的文化场景和“全员参与”的乡土营造。
场景六:社集联动、村民自治的共治场景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建“一核多元、合作共治”的村级治理机制,以村委会、议事会的联动机制,保证村民自治的正确方向,强化村民自治热情与能力。包括“公开透明”的议事流程、“村民参与”的三治体系、“社集联动”的治理机制和“吸引人才”的驻留计划。
场景七:智慧生产、智能互联的智慧场景
将农业、农村、农民接入开放共享的信息网络,技术网络,服务网络,营造智慧生产,智慧销售、智慧物流、智慧旅游和“农业+”的农村社区智慧场景。包括“功能集成”的服务平台、“融合共享”的农业数据和“技术引领”的智慧农业。
2、上海乡村社区生活圈的八类社区场景
1) 睦邻友好场景
睦邻友好场景应对乡村“空心化”问题,旨在增强乡村亲缘、地缘联系,重建乡村社区共同体。
松江区黄桥村综合布置公共服务设施
2) 健康养老场景
健康养老场景应对老龄化程度突出的村庄,以及具备生态环境优势、适合发展医养和康养产业的村庄。
奉贤区迎龙村老年大学
3) 自然生态场景
自然生态场景展现乡村生态保育功能,兼顾自然教育功能,基础设施应达到低碳循环要求。
4) 创新生产场景
创新生产场景展现乡村农业产业转型,满足农民在地多样灵活就业的愿景。
盒马村数字农业基地
5) 未来创业场景
未来创业场景是乡村承载新功能、新业态的场景设想,围绕创新产业和青年人的需求,提供服务配套设施,体现乡村价值优势。
6) 艺术文创场景
艺术文创场景发挥乡村特有的美学价值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为艺术家、建筑师等团队或个人参与美化乡村的行动提供服务。
灯舞连平乡村振兴示范带
7) 旅游休闲场景
旅游休闲场景是在坚持生态优先、突出乡村特色的基础上,为满足多样化需求,丰富乡村“食、宿、游、购、娱、体”等功能,增加乡村游憩趣味的场景设想。
土地日乡村泥地足球比赛
8) 智慧治理场景
智慧治理场景是对未来技术革新、改变乡村治理方式的场景设想,结合智能技术构建以人为本、便捷高效的社会管理、健康管理、生产管理体系。
嘉定区北管村“一网统管”指挥中心
除了城市,乡村同样承载着未来的生活形态。作为乡村振兴最基础的空间载体该如何设想乡村社区生活圈?
按照习总书记对成都市乡村振兴“走在前列,起好示范”的要求,成都市需要以更有力的方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成都市乡村社区生活圈是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和全新实践,乡村社区生活圈的构建,试图从空间层面对乡村地区的生态、产业、文化、服务、治理、智慧等方面进行有效整合,为成都乡村发展提出一个新的发展思路。
而上海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和超大城市,在率先推进乡村振兴方面责无旁贷,对于全国大都市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尤具标杆意义。
来源 | 巅峰智业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