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发展下的红色旅游新图景
来源:本站 2023-3-28 12:00:00
随着文旅融合向纵深推进,探寻红色记忆已成为人们重要的出游目的。为推动红色旅游持续升温,近年来,各地深挖红色资源,积极对接科技手段,探索红色旅游的创新表达。当前,很多红色旅游目的地创新表达方式,在红色纪念场馆建设、沉浸式演艺等项目的打造上积极拥抱数字化,以数字科技激活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激发红色旅游新动能。
沉浸式演艺唤醒红色记忆
“这部剧让我从开头哭到结束。”“舞台上烈士名单出来的时候,我的眼泪哗一下流出来了。”3月13日,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历史博物馆的讲解员在观看大型红色文旅史诗《长征第一渡》后纷纷感慨。作为赣州市首个常态化大型红色旅游演艺项目,《长征第一渡》的上演叫响了于都县“长征文化”品牌,丰富了“旅游+”内涵,长征这条“红飘带”在新时代迎风飘扬。
近年来,像《长征第一渡》这样的优秀红色演艺项目不断为红色旅游景区发展赋能。在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下,多个红色旅游目的地推出红色旅游演艺精品,常演不衰,成为生动展示革命历史、活化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媒介。湖南首部大型红色实景演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将山水实景与科技特效完美结合,成为韶山及湖南红色旅游的新名片;海南三亚打造的大型椰海实景演出《红色娘子军》则以沉浸式体验赢得观众青睐,成为海南红色旅游的亮丽风景。
红色实景剧《井冈山》已上演十几年,影响了数不清的观众。《井冈山》有500余名演员,大多是周围村庄的红军后代。在党史专家、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研究员饶道良看来,《井冈山》之所以常演不衰,持续10多年受人追捧,除了以现代艺术手段呈现外,跟演员本色出演也分不开。“让观众在红军后代的叙述中走进那段艰难而光辉岁月,触摸历史的温度,感悟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感人至深。”饶道良说。
尽管优秀的红色旅游演艺作品日益受到游客的热捧,但仍存在成本过高、与旅游脱节、缺少创新精神和艺术感染力等问题。“沉浸式演艺对场景布置、声光电效果和舞台技术、服装道具等要求很高,部分红色展馆、景区实现沉浸式体验与红色旅游资源的深度结合。”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党性教育基地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史运涛说。此外,还有不少沉浸式演艺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舞台效果“多炫酷、少内容”。
云上展陈盘活红色文物
近年来,随着3D影像、全息投影、VR、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红色景区通过“文化+创意+科技”,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基因的内涵和价值,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现代文化创意产品,拓展红色文化的承载和传承方式,让红色资源可感可亲。
在展陈方面,以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纪念场馆,以故事性、趣味性的讲解和互动式、沉浸式展陈方式服务观众,让红色故事入脑入心。当地通过AR导览系统、VR游戏等创新展陈方式,改变了红色景点单一的静态展陈模式,提高了革命旧址红色教育的体验性和互动性。
近几年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大力推动线上建设,《星火燎原》720°VR云展厅成功“出圈”。据介绍,今年1月以来,《星火燎原》720°VR云展厅线上观众达4万人次。和以往坐等游客上门不同,云展厅将博物馆的藏品进行高精度数据采集,并对红色文化数据进行专业化标注、关联,同时采用VR、AR等技术手段呈现,让人足不出户就可以感受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贵州赤水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四渡赤水VR战争体验中心,将景区的历史与VR、AR软硬件做深度融合,打造创新文旅品牌。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在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吴若山看来,目前,我国部分红色主题景区仍存在单一化等问题。他建议,红色旅游目的地要积极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开展创新设计和旅游产品开发,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一是红色纪念场馆等文博单位可不定期组织史诗朗诵、文艺演出等主题活动,营造红色文化氛围;二是红色场馆利用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3D体验等技术,直观生动地呈现历史事件和场景,让游客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三是红色旅游景区可创作剧本,将游客引入“情景体验”、融入“密室逃脱”等形式,以符合年轻人需求的方式来呈现红色主题。
游客在浙江嘉兴南湖景区参观
受访者供图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景区专家库专家张军英认为,当前,很多红色景区存在产品同质化的问题。他建议,为红色景区文化赋能需要百花齐放、形式多样。首先,要借助数字化技术等科技手段,以小故事、小剧本、微影视、新剧式、动漫等形式,记载、讴歌、重现当地重要历史事件中的英雄人物和优秀团队,包括继承红色精神、再现红色情景、重走战争线路和搜集红色故事、诗歌、民歌、音乐、摄影、绘画、标语口号等特色标志,借助红色旅游景区建设,让红色文化放大景区的价值与影响力。其次,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拓展红色景区的空间,打造没有围墙、少有展室,室内外与虚拟红色场景相结合的红色云展品,用沉浸式互动手段,嵌入红色旅游产品,打造具有红色互动色彩的露营野营、射击投弹等新型产品。最后,还可利用红色景区数字内容远程浏览的功能,增进游客对红色景区形象的提前感知,吸引游客前往。同时,红色文创产品,应向适应不同游客的多元需求靠拢,让“会说话”的红色景区商品,带动游客主动拍摄传播意愿。
张军英还认为,一些红色景区地处偏僻地区,存在产品吸引力不足、游客较少的现象,这类景区应因地制宜打造持久性项目。“红色旅游产品建设的过程,既是当地再规划的思考过程,也是逐步拓宽景区及周边百姓民生发展渠道的过程,均可列入赋能设计思考中。引导、提升景区对当地资源条件主动改善的意识,如对种养、山路、亭台古堡、森林树木、花园等当地特色做出向旅游商品转化升级的改变,实现从‘红色景点游’到‘全域游’的转变。”张军英说。
延安1938街区:
在沉浸体验中感悟延安精神
“每次看红秀《延安 延安》都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得知今年首演的消息后,我便带着家人走进剧场,再度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让热切期盼的心情在历史传承的韵味里沉淀。”游客施圆圆这样说。3月10日,大型红色主题演出红秀《延安 延安》2023年演出帷幕在延安1938街区拉开,数字化沉浸式体验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往观看。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项目、CCTV《魅力中国城》年度魅力旅游演艺项目,红秀《延安 延安》改变了传统红色剧目的歌舞表演形式,紧紧围绕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弘扬,将延安精神所蕴含的深刻寓意和巨大力量加以展示。
红秀《延安 延安》剧照
“借助‘文化+科技’的魅力,红秀《延安 延安》以史诗般恢宏的场景和突破性的剧场格局展现了为理想与使命投身革命的年轻人的火热青春。”延安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克锐介绍,为了增强观演效果,剧场内7台大型投影、4万流明高清显示、特制浮雕景幕、主副组合式纱幕等,打造唯美视觉、提升真实体验感。此外,红秀《延安 延安》剧院邀请专业视频团队对演出场地进行创意化设计,突破镜框式舞台限制,利用墙面、地板、幕布、270°空间成像,虚实结合、影像与表演结合,打造270°3D现场体验场景。据介绍,红秀《延安 延安》剧院建设之初就定制了浮桥式升降舞台,以“Z”字形延伸,将舞台划分成不同的几何空间,使用钢材250吨、5条威亚轨道、13处威亚升降装置、近2吨重的景片,打造立体表演空间,带给观众颠覆性的观演体验。
同样在延安1938街区,由陕文投出品、金铁木执导、好莱坞团队创作的4D电影《阿良的长征》,真实还原了长征路上的故事,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枪林弹雨、炮火冲天的战争场面,感悟革命成果来之不易。
“长征4D体验馆可容纳204位观众,采用‘4DX’+‘中国巨幕’,打造‘视觉3D+动感体验’的长征4D影像实景秀。通过大型全息实景互动系统、全景3D动态影像技术、高保真环绕音响、动感座椅等,让观众与剧中人物并肩前行,体验长征途中的苦难艰险,感受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勇往直前、众志成城的不朽精神。”韩克锐说。
延安1938街区位于延安市西北方向8公里处,毗邻枣园革命旧址景区和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是陕文投集团与延安文投历时5年投资建设的,是陕西省十大重点文化项目之一,于2015年10月1日建成并对外开放。延安1938定位为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街区,通过对老延安城建筑风貌和革命时期文化内涵的捕捉,运用多种创意、技术进行全新表达,赓续红色历史记忆。
目前,延安1938街区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造提升。“要深刻理解延安红色文化及其时代价值,进一步凝练主题,准确、纯粹地表达,讲好延安故事;要以文化为魂、景观为形,不断增强场景体验。”陕文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勇表示。
陕西西安的观众赵兰芳:
红秀《延安 延安》采用倒叙手法讲述了红军长征、延安鲁艺、大生产运动等历史事件,让观众沉浸式体验了长征路上的不易。但是,要将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的13年更好地进行诠释,除了《延安 延安》本身不断改版提升外,我还希望能看到续集,比如聚焦红二十六军战斗、党中央在延安的运筹帷幄等,进一步将延安精神所蕴含的深刻寓意和巨大力量呈现在舞台上。
东北烈士纪念馆:
数字技术激发革命文物新活力
近日,来自山东省烟台市的苏先生走进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的东北烈士纪念馆,人机交互、三维体感交互、裸眼3D、虚拟直播等数字化项目让他沉浸其中。他认为,数字化建设让红色文化更红更亮了。
东北烈士纪念馆展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战斗、争取民族独立的英雄气魄,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近年来,该馆借助数字技术,让革命文物焕发出了新活力。东北烈士纪念馆馆长刘强敏表示,东北烈士纪念馆将数字技术和馆藏革命文物相结合,数字赋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初步形成以数字化为技术手段,以“科技+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新模式。
东北烈士纪念馆遵循本体保护与数字化保护并重的原则,实施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与展示工程,对馆藏文物进行数字化采集,提升了纪念馆的公众服务能力和文物数字化保护水平。
东北烈士纪念馆从万余件藏品中挑选出哈尔滨车辆厂参加中东铁路大罢工汽笛、马骏的铜笛、杨靖宇的怀表等650件馆藏珍贵文物,通过三维点云数据与高清数字图像采集技术进行数字化处理,构建文物的高精度三维模型。东北烈士纪念馆工作人员邓祁介绍,科技赋能展陈手段创新,拓展革命文物展示利用、宣传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更好地体现出文物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让文物更立体地呈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观众站在多媒体互动魔墙屏幕前方,简单地挥动手臂凭空抓取文物图标就可激活对应文物,开始文物语音讲解。通过左右挥手、上下挥手等动作指令,即可实现对眼前文物的旋转、移动、缩放控制,整个操作简洁流畅,帮助观众近距离观察文物、了解文物。与此同时,东北烈士纪念馆还深入挖掘线上展览潜力,推出了虚拟文物互动展示嵌入式小程序,增设文物数字展示模块、信息展示模块和文物互动游戏模块,实现文物三维数字在线展示。同时借助移动互联,将展览展示和手机移动端相连,以大屏带小屏,把文物“带回家”。
在纪念馆沉浸式体验展厅,通过“4D+6面”Cave全景形式立体直观还原了冰趟子战斗、艰苦西征、八女投江等场景,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日联军浴血奋战的辉煌历程,成为黑龙江首个东北抗联精神数字化沉浸式体验空间;在研学展区增设“我和英雄共成长”专题虚拟现实体验、“探秘兵工厂”触控游戏、密营保卫战专题AR投影互动游戏3个展项,激发青少年参与热情,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观众在东北烈士纪念馆沉浸式体验展厅参观
东北烈士纪念馆供图
据了解,东北烈士纪念馆正在加大沉浸式感官体验建设,让文物入心入脑。“科技手段拉近了公众与文物之间的距离,提升了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刘强敏说。
黑龙江大庆的观众马代军:
东北烈士纪念馆的数字化体验取得了很大进步,孩子更爱去参观了。但是,我在观展中有种“重文物、轻场景”的感觉,文物的故事性在沉浸式体验中还有待再发掘,建议通过深挖文物背后的故事,并精细打磨细节,把文物的背景、内容、作用、思想等进行深度开发,打造出更具互动体验和审美趣味的优秀产品来。
吉林:
打造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
近年来,吉林省通过红色文化资源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涌现出一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红色旅游持续升温。
长春莲花岛红色教育基地坐落于长春莲花岛影视休闲文化园内,以展现东北抗日联军光辉历史为主题,分为抗联密营、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展示馆、抗联战场3个板块。该文化园副总经理孙语良介绍,基地面向学生设计了新兵入伍、重走抗联路、战伤包扎、埋锅造饭等红色研学课程和活动,以体验式教学的模式让学生重温峥嵘岁月。“红色研学课程通过听历史、学精神、崇事迹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抗战历史、感受爱国之情。我们设立的体验式教学活动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体能、实践能力、观察能力,获得了家长和学生的好评。”孙语良说。
吉林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冯志佰表示,东北抗日联军创建地、东北解放战争发起地、抗美援朝后援地,汽车工业的摇篮、电影事业的摇篮、航空事业的摇篮……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吉林发展红色旅游的“密码”,需要持续进行深度挖掘,使其“活”在当下。“集安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以新老国门为景物,将‘抗美援朝第一渡’的历史背景,通过滨江带状公园的建设进行整合,让历史场景得到复原;‘音乐路’等新形式增加了红色景区的趣味性和体验感;长白山老黑河遗址还原历史场景,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提升了红色旅游体验感和红色教育的效果;临江市陈云旧居纪念馆运用全息技术等手段,提升展馆的展陈效果,生动还原了感人的历史时刻。”谈起吉林省红色景区的数字化建设情况,冯志佰如数家珍。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教授李娌认为,数字化技术在红色旅游景区和场馆中的应用,搭建起观众与展馆之间的“交互空间”,身临其境的参观方式让观众对战争时期的艰苦卓绝产生共鸣。以四平战役纪念馆为例,该馆作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国内较早使用“半景画”形式再现特定历史场景的纪念馆。四战四平“半景画”气势恢宏,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将东北人民解放军四战四平的历史瞬间凝固在长44米、高14米的画面上,让观众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吸引观众沉浸其中。
四平战役纪念馆的“半景画”
四平战役纪念馆供图
在红色文化数字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如何将创新性与旅游市场融合还是一道难题。李娌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字化转型成本较高,作为全新的业务场景拓展,需要深度挖掘观众需求,输出让基于历史背景的数字化内容;二是盈利模式有待完善,多数红色景区数字化转型发展依靠的是政府及财政专项经费支持,公益性为主,仅有少数红色景区能够实现市场化运营;三是沉浸式数字化场景与技术的融合度还不够。红色景区建设和发展要秉持真实性、历史性原则,对数据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程度有限,在价值共创和价值提升等方面亟待进一步完善。
吉林长春的观众韩女士:
我在长春从事文化工作,在参观游览红色景区、红色文旅场所时,很期待能在游览过程中获取更多文化知识,了解更多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我希望红色景区的体验方式能有所变化,比如在红色教育基地游览时,不管是团队还是散客,都可以换上抗联战士的服装,品尝忆苦思甜的饭菜,提升观众对红色历史的认知。
来源:中国文化报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