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项目赋能地方发展的多元价值与实践路径
来源:本站 2025-11-21 12:00:00
文旅投资项目作为激活地方文旅资源、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其价值穿透品牌塑造、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生态优化、治理提升等全维度,既是文旅产业从 “资源优势” 向 “发展优势” 转化的关键载体,更是地方实现经济社会协同进步的重要支撑,具体实践价值与落地路径如下:
1、塑造差异化文旅品牌,引领产业提质升级:锚定地方独特自然禀赋与文化基因,通过沉浸式项目开发(如主题景区、文化度假区)将资源转化为核心产品,打造 “人无我有” 的品牌标签。联动线上流量平台(短视频、直播)与线下节庆赛事、跨界合作扩大影响力,同步建立标准化服务体系与品质管控机制,推动文旅产业从 “资源依赖型” 向 “品牌驱动型” 转型,吸引稳定客群并提升复购率。
2、打造高辨识度文化 IP,强化地方文化认同:深度挖掘历史典故、民俗风情、非遗技艺等核心文化元素,通过创意解构与现代转化,打造具象化 IP 矩阵(如虚拟形象、主题场景、数字藏品、文创衍生品)。推动 IP 全链路商业化开发,融入旅游 “吃住行游购娱” 全环节,既增强游客沉浸式体验感,又通过 IP 传播凝聚地方文化自信,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双向赋能、共生共荣。
3、串联全链条产业生态,激活区域经济活力:以核心项目为枢纽,构建 “文旅 + 农业、工业、科技、商贸” 的产业集群,上游联动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等供给端,中游优化景区运营、线路设计、智慧服务,下游辐射餐饮、住宿、交通、文创等配套产业。通过统一规划、资源共享、政策扶持,降低产业协作成本,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 “一核引领、多极支撑” 的产业生态,提升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
4、繁荣本土现代服务业,完善文旅配套体系:项目开发直接催生民宿、农家乐、特色餐饮、本地商超、休闲娱乐等服务业需求,引导从业者聚焦 “特色化、精细化、品质化” 升级。政府联合项目方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服务礼仪、经营管理、安全规范),建立行业准入标准与评级机制,淘汰粗放经营主体,培育一批本土优质服务品牌,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文旅配套生态。
5、拓宽就业增收渠道,实现民生福祉改善:项目建设阶段提供工程施工、基础设施配套等岗位,运营阶段释放景区管理、服务接待、营销推广等多元化就业机会,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返乡青年、困难群体就业。建立 “项目 + 居民” 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居民通过出租房屋、经营特色小店、销售农产品、参与民俗展演等方式增收,同步完善薪酬保障与权益维护机制,让居民深度共享文旅发展红利。
6、深化农文旅商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落地:整合乡村闲置土地、民居、农田等资源,开发田园综合体、农耕体验园、乡村市集、民宿集群等项目,实现农业生产、文化体验、商业消费有机融合。同步完善乡村道路、管网、智慧旅游系统、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乡村人居风貌,推动乡村从 “生产型村落” 向 “文旅消费目的地” 转型,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7、盘活闲置不良资产,赋能城市更新升级:对老旧厂房、废弃矿区、闲置公共建筑等 “沉睡资源” 进行文旅化改造,赋予其文化展示、休闲体验、创客空间、商业运营等新功能。采用 “微改造、精提升” 模式保留建筑肌理与历史记忆,打造城市新地标与网红打卡点,同时带动周边区域物业升值、商业复苏,推动城市空间优化、功能升级与颜值提升。
8、搭建活态传承平台,促进非遗永续发展:在项目中嵌入非遗体验馆、民俗工坊、传承人工作室等场景,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展示、教学、销售一体化平台,拓宽增收渠道。创新 “非遗 + 体验”“非遗 + 教育”“非遗 + 文创” 模式,设计青少年非遗研学课程、游客互动体验项目,建立传承人培养激励机制(补贴、荣誉认证),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活起来、传下去。
9、增加地方财税收入,反哺公共服务建设:项目运营产生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为地方财政注入稳定资金流,专项用于交通路网、医疗急救、教育配套、应急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升级。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税收增长,形成 “投资 - 税收 - 公共服务提升 - 文旅吸引力增强” 的良性循环,持续提升地方治理能力与民生保障水平。
10、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优化生态人居环境:项目开发前开展生态环境评估,同步制定生态修复方案(如矿山复绿、河道整治、植被恢复),建设中采用绿色建筑材料、清洁能源、垃圾分类处理等环保措施。打造生态景观廊道、口袋公园、绿色步道,将生态保护融入文旅体验,实现 “文旅发展” 与 “生态保护” 双赢,改善区域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
11、深化村集体经济合作,增强基层发展动能:推广 “项目方 + 村集体 + 农户” 合作模式,村集体以土地使用权、闲置资产入股项目,获得长期分红收益。依托项目发展集体产业(如集体民宿、农产品合作社、劳务服务公司),提升村集体资产运营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强化基层组织凝聚力,为乡村治理提供坚实经济支撑。
12、提升地方治理效能,构建共建共治生态:项目推进倒逼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政策精准扶持),提升统筹协调、风险防控能力,建立 “规划 - 建设 - 运营 - 监管” 全流程闭环机制。搭建政企民沟通平台(座谈会、线上反馈渠道),及时化解发展矛盾,引入数字化监管手段(智慧文旅平台、客流监测系统),提升服务与管理效率,构建 “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民众参与、社会监督” 的共建共治共享文旅发展生态。
文旅投资项目对地方发展的赋能作用是全方位、深层次的。它不仅是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 "加速器",更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 "超级引擎"。 在新发展阶段,如何更好地发挥文旅投资项目的综合效益,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协同发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可持续发展,让文旅投资项目真正成为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来源:邹亿鹏微信公众号 青蓝文旅 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