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 | 数字文化消费:发展潜力巨大,创新发展正当时

来源:本站 2023-2-22 12:00:00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技术赋能下的文化产业正经历转型与重塑。数字文化消费有望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新增长极,其超常规的迅猛发展也将带来一系列挑战。多措并举规范、激发数字文化消费创新健康发展正当其时。

01数字新业态对文化产业支撑引领作用增强

有关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在45万亿中,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37.18万亿元,占81.7%。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9064亿元,其中,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39623亿元,占33.3%。同产业数字化在数字经济中占81.7%相比,文化新业态占比33.3%显得很低,说明文化数字化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645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4%,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1个百分点。其中,文化新业态增势较好,引领作用增强。数字出版、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增值电信文化服务5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02我国数字文化消费呈现巨大发展潜力

近年来,我国以网络视听、在线展览、在线演艺等为代表的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数字文化消费规模持续扩大,呈现出供需两旺发展态势,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1.png

1、数字文化消费不断获得政策推动和支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远景目标,提出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

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促进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扩大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促进消费升级,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22年5月,我国正式发布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对战略路径和步骤作出重点部署,“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是《意见》提出的8项重点任务之一。

2022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提出推动文化展馆、旅游场所、特色街区开发虚拟现实数字化体验产品,让优秀文化和旅游资源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活起来”,为引导虚拟现实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以数字科技助力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此外,北京、广东等地方也有发布一些文旅数字化相关政策和典型案例,设立奖金支持科技赋能文化旅游,创新数字文旅新场景建设,推动数字文旅新消费。

2、技术创新为数字文化服务供给创造便利。

以5G、AI为代表的新技术持续赋能数字文化产业,不仅使得数字文化内容创作产量大增,而且使得创作内容可以定制化,更好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利用5G、XR、全息投影等创新技术打造更具沉浸感、更加多元的文化展示内容,带给人们更加逼真和丰富的在线观看体验;借助于AI、云计算等技术,可以实现更强大的云直播、云游戏、云演艺等多种新业态融合发展。

2.png

2022年端午节“大戏看北京 云端演出周”活动

数字技术正在从内容创造和生产、展览展示方式、传播渠道等多个方面,丰富着人们的文化体验。网络视频、在线新闻、网络文学、动漫游戏等文化新业态蓬勃发展,不断满足着人们文化消费的新需求。

从2020年4月11日推出首场线上演出以来,国家大剧院至今推出120余场线上演出;截至目前,国家大剧院线上系列演出全网总点击量累计超34亿次。2022年3月以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洛阳城”系列短视频在微信、微博、抖音等渠道陆续发布了近20集,累计全网参观量超800万人次。

3、数字文化消费需求具备持续增长潜力。

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应用催生出了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等文化消费新特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更是能精准分析用户画像,实现数字文化消费的智能推送与精准分发,助推线下消费转化为线上消费。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9.5个小时,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6%。即时通信、短视频、网络直播、网络新闻、在线医疗用户使用率分别高达97.7%、91.5%、68.1%、75%、28.5%,用户规模分别达10.27亿、9.62亿、7.16亿、7.88亿、3.00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增长最为明显。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为5.06亿,人均阅读量电子阅读11.58本。

疫情暴发以来,民众数字化的文化消费习惯进一步加强,有望持续释放庞大数字消费需求,“云上生活”有望成为未来文化消费的重要形式。

03进一步激发数字文化消费活力

持续扩大文化消费是我国畅通国内大循环、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的重要内容。从实践层面看,我国大力发展数字文化消费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

人们对优质数字文化产品的高消费需求与优质文化内容不足、品质不精之间矛盾突出;

数字平台内容杂乱参差与文化资源数字化程度不足之间矛盾突出;

数字文化消费市场庞大与服务质量差、收费不透明、投诉维权渠道不畅等损害消费者权益之间矛盾突出;

数字文化富于创新活力与平台知识产权保护不足之间矛盾突出。

大力激发数字文化消费活力尚需多方发力,综合施策。

3.png

1、加快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丰富数字文化消费供给。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全面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已成大势所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技术应用全面深化,新技术支撑下的创新型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层出不穷,人们对文化品位、鉴赏水平、服务体验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加快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既是文化产业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变革要求的被动选择,也是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构建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做好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快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和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

2、大力发展数字文化消费场景,构建高效普惠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

数字经济时代,新技术 广泛应用将创造出更多、更新颖的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场景,文化消费更注重体验化和场景化。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已有公共文化设施,推进数字化文化体验,巩固和扩大传统文化数字化创新成果的展示空间。

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为各类移动终端用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数字文化内容服务,发展丰富多样的数字文化消费场景。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注意面向广大下沉城市、农村及偏远地区居民,提供适合其生产生活特点和需求的文化服务,提高数字文化服务的精准性和普惠性。

3、鼓励创新和审慎监管相结合,构建规范有序的产业发展环境。

数字文化产业属于技术创新应用富集的新兴行业,既要鼓励创新,又不能有“法外之地”。对市场中出现的损害消费者权益、有损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网络文化等问题,需要高度关注,加强对数字文化市场动态监管,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加大执法力度。此外,需要不断完善数字文化产业相关立法工作,尤其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根据产业发展的实践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相关制度体系。

4.png

来源:青蓝文旅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