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融合,“文旅+”成为多产业发展“增效器”
来源:本站 2021-3-11
产业融合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世界各国推动产业发展的新选择,并逐渐成为产业提高生产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战略背景下,文旅与其他领域融合趋势不断加深,彰显了“跨界合作”的发展理念。2019年,国务院、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民政部等各部委陆续发文,鼓励支持交通、体育、养老、健康等产业与文旅融合发展,在消费、用地、金融等方面,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具有极强包容性、产业带动性特点的文旅正在成为多产业发展的“增效器”。
文旅+科技:驱动产业硬核升级
于鹏飞
▲ “一部手机游云南”智慧文旅平台
大多数人对文旅产业有一定误解,认为文旅是一个传统的科技含量较低的行业,但回眸整个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从蒸汽时代到互联网时代,科技一直是支撑旅游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给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契机,使得信息更透明、出行更畅通、服务更便捷、体验更新颖、游玩更放心。
科技+旅游: 文旅产业链的时代趋势
北京游客王先生一家刚刚降落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就收到“‘交响丝路·如意甘肃’欢迎您!关注‘微游甘肃’微信公众号,点击‘一机游’……”的提示性短信,王先生点击短信里的链接,直接转到“一部手机游甘肃”网端,可以查询出行线路、网上预订景区、酒店、旅行社导游,享受景区攻略、周边环境、交通天气、自主入园、景区航拍、智能找厕、投诉等服务,开启智慧化游玩的全新旅行。
自从“一部手机游云南”推出后,宁夏、甘肃、河南、青海、广西、湖北、贵州、上海等省份的“一机游”系列纷纷上线,山东、海南、河北、安徽、江西、福建也在规划之中,预计很快将会面世。“一机游”模式基于数字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通过紧密连接G端(政府侧)、B端(企业侧)、C端(用户侧),搭建起良性共赢的合作生态链,满足游客的体验和需求,创新游客在旅游中的体验,不断提升旅游质量和旅游服务品质,真正实现游客旅游体验自由自在。
战略支撑: 政策发力支持文旅数字化
2020年1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支持“互联网+旅游”发展的措施,提出支持建设智慧旅游景区,普及电子地图、语音导览等服务,打造特色景区数字展览馆等,推动道路、旅游厕所等数字化建设。
北京通过不断优化文化旅游企业营商环境,支持旅游头部企业与文化科技企业实现强强联合,培育一批文化旅游互联网平台企业,扶持一批面向文化旅游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商,营造文化旅游企业数字赋能平台,推动建设一批智能停车场、智能酒店、智能餐厅、无人商店等旅游产品。
上海市政府为顺应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生产生活以及消费需求的转变,出台《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等政策,提出坚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着力营造产业发展新生态,借助人工智能、5G、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智能交互技术,与文娱消费、教育健康和流通出行等深度融合。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唐晓云认为,从技术条件看,旅游业技术创新的数字商业基础设施已初步具备,旅游发展正在从资源驱动、政策驱动走向创新驱动。希望文旅企业用好数字红利,精准把握旅游市场发展动向和需求,着力解决有品质的散客旅行的痛点,为游客提供品质化、便利化、强体验和专项化的旅行服务,为更多景区及游客提供优质创新服务。
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行业造成了全面的负面影响,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国际旅游人次数将下降70%。在国内多措并举促进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旅游业健康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科技+旅游”的数字化转型某种程度上让文旅产业化危为机,加速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未来已来: 走进科技文旅新时代
景区智慧化管理。目前国内恢复开放的景区均实施了网络预约制,并在原有基础上做了更多的拓展应用,推出了分时预约等新功能,部分区域还能实现电子地图导览和智慧语音导览等附加服务,为游客游览时提供更多的线上辅助服务体验。云南丽江古城景区运用游客流量大数据统计分析平台对景区瞬时客容量进行动态实时监测,以及时疏导分流,减少人员聚集。
创新消费场景。云会议、云展览、云直播、云签约等渐成新的消费场景,2020年11月16日开幕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首次引入了5G等新技术,以云上文博会的形式与观众见面,开幕、展览、招商、签约都会在云端完成。对于培育网络消费、智能消费,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助于打造永不落幕的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新鲜体验方式。“科技+旅游”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线上云旅游、云种草等全新的体验方式。通过驴妈妈线上了解景区基本资料、跟着资深导游的直播了解旅游线路、阅读游客的相关点评,许多游客已感受了这样的体验方式。“通过几个月的‘云游’,我‘逛’了12个省(区市)的知名景区,从中挑选出了几个最想去的地方,等到疫情过去,春暖花开,带着全家一起去感受。”山东游客蒋女士说,很多景区和平台企业在疫情开始后通过制作短视频、线上直播等方式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对此景域驴妈妈集团副总裁黄俊认为,线上营销及云旅游,可以提前种草游客,培养潜在受众,更可以拓展景区营销传播受众范围,降低地域限制。
但在业界看来,当前以“科技+”驱动文旅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瓶颈和不足。唐晓云认为,“科技+旅游”应该多元化和系统化,科技创新不仅仅是数字化的创新,还包括装备技术的更新和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创新以及内容和表现方式的创新。文旅行业是一个常变常新的行业,景区和企业应该根据发展定位、业务的需要、市场的诉求针对性的进行产业升级,不断树立创新意识、保持创新特色提高创新能力。中国联通与腾讯联合发布的《2020中国智慧文旅5G应用白皮书》指出,在推进5G与文旅产业快速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其中包括高频、可消费类数字文旅产品不足,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与智慧旅游建设标准不够完善,旅游企业改造意愿不强等方面。
“科技+旅游”的融合发展给旅游消费增添了诸多亮点,也改变了人们的旅游消费方式。随着国家对“互联网+旅游”支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未来中国文旅行业的数字化进程将迎来又一次升级与“提速”。
文旅+康养:打造生活新模式
素 淡
▲ 2020年,扛住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压力,四川省攀枝花市大力发展康养产业,预计全市康养产业增加值达130亿元,较2019年增长19.6%。
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推动着原来以观光休闲为主体的旅游市场逐渐向以度假居住为核心,结合观光、休闲、体验、养生的度假市场转变。游客不再追求赶景点、忙拍照,而是希望停留下来、沉淀心灵、享受生活。如今,旅游度假的核心价值是游客的身心健康,因此旅游与健康有着天然的耦合性,两者的结合发展,为康养文旅的未来打开广阔的发展空间。
康养旅游成为游客新选择
文旅康养是指以文化为引领、旅游为主体、康养为支撑的旅游度假方式,它并不单一依托传统景区,而是通过将城市中的老街区进行改造与再生,完善城市功能,并借助乡村振兴中对文化村落的转型与升级,在保存传统文化的同时,嫁接新功能,满足文化旅游消费时代对文化、艺术、休闲、创新的需求。
以四川省攀枝花市为例,2017年至2019年,攀枝花的旅游收入从279.31亿元增长至415.86亿元,年均增速22%,接待游客从2317.44万人次增长至3014.81万人次,年均增速14%。游客用“脚”给攀枝花“投票”,这实际上是对攀枝花大力发展“康养+旅游”的肯定。“康养的‘康’这一部分,是代表广大受众对于健康生活的追求,‘养’就是围绕着实现健康生活所做的一些措施。”攀枝花康和敏盛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攀枝花市康养产业协会会长邓力在发展康养旅游方面颇有心得。
在邓力以为代表的一批实干家将自然优势转换成发展优势的过程中,攀枝花的“康养+旅游”的脉络正在一步步清晰可见:在全国率先发布康养产业地方标准,创办国内首家康养学院,成为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固定会址,建成米易县城、普达阳光、阿署达花舞人间、红格小镇太阳湖、迤沙拉古村落等一大批康养品牌项目。并推出了包括“三线文化游”“阳光康养游”“山水田园游”“特色文化游”“大香格里拉环线游”在内的“五大文旅线”精品旅游线路产品。
疫后新风口 康养旅游正发力
在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人们对于身心健康重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也让康养旅游成为了新的旅游业风口。根据企查查的数据显示,截止到1月13日,全国目前从事康养旅游的企业有6387家,其中有近80%的企业是近三年内成立的。其中,近一年内成立的康养旅游企业达到了2100多家。
现如今,人们出游主要还是集中在国内。在出行的选择上,健康和安全被视作首要参考因素,这也就不难理解饱受疫情影响的旅游从业者们会把康养旅游作为新的突破口。另外,从行业发展前景来看,康养旅游业的确大有可为。《中国康养旅游的发展与趋势报告》显示,2016年至2020年,康养旅游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0%,其中2020年的市场规模为1000亿元左右。
我国居民正在进入“避暑避霾避寒、养生养心养老”的大众旅游时代,人们愈加的追求健康和精神享受,旅游度假作为新时期人们的一种旅居生活方式,逐渐成为休闲生活主流。“康养+旅游”无疑可以催生一系列新业态,成为新时期经济突破发展的一种新模式。而对于文旅产业来说,真正能够为人称道、需要细心耕耘的是呈现真正符合市场需求、具有文化内涵和创新体验的“内容价值”。康旅融合,需要从个性化的景观、真材实料的康养资源、与当地资源的密切衔接等各个方面寻找突破口。
来源:中国文化报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