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亢哥看国外网红中国行,文化传播如何优化?

来源:本站 2025-4-24 12:00:00

在全球化与数字化浪潮下,国际网红来华直播已成为中国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本文以美国顶流网红"甲亢哥"(IShowSpeed)的中国行为案例,系统分析其行程中各站点文化传播的得失,探讨国外网红直播对中国国际形象塑造的独特价值,并从政府政策引导、文旅企业协作、传播内容优化等维度,提出一套系统性的应对策略。


研究发现,真实自然的互动体验能够有效打破文化隔阂,而过度商业化和刻板化的文化展示则适得其反。基于此,本文建议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网红自主"的三方协同机制,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国际传播生态,为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提供新思路。

#引言

国际网红传播浪潮与中国文旅新机遇

2025年3月至4月间,美国YouTube顶流网红"甲亢哥"(IShowSpeed,本名达伦·贾森·沃特金斯)的中国行在全网掀起热潮。这位以夸张表情和"发疯式"互动风格著称的3700万粉丝博主,通过一镜到底的沉浸式直播,带领全球观众探访了上海、北京、河南少林寺、成都、重庆、长沙等多个城市,单场直播最高观看人数达760万,相关视频全网播放量超10亿。这一现象不仅标志着国际网红传播已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新兴力量,更引发了关于如何有效利用这一渠道提升国家形象的深刻思考。


国际网红传播与传统外宣方式相比具有独特优势:其内容更具真实性和亲和力,能够突破官方话语体系的局限性;直播形式的即时性和互动性,使受众获得"第一视角"的沉浸体验;网红自带的庞大粉丝基础,确保了传播的广度和影响力。正如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回应"甲亢哥"现象时所言:"海外博主们通过一镜到底的直播,全景展现一个没有剪辑和滤镜的真实中国,再次掀起了全网的中国热。这表明中外人文交流有着深厚的民意基础,是剪不断隔不开的。"


然而,"甲亢哥"中国行也暴露出文旅传播中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在长沙站,过度商业化和刻板化的文化展示遭到网友广泛批评,相关话题"芒果尴尬"一度登上微博热搜。这一反差现象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样本:国际网红来华直播究竟应该如何平衡文化展示与商业利益?政府和企业应如何协作才能最大化传播效果?未来面对越来越多的国际网红来华,中国又该构建怎样的应对机制?


本文将通过系统分析"甲亢哥"行程中各站点的文化传播案例,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探讨国外网红直播对中国国际形象塑造的独特价值,并最终提出一套面向政府和文旅企业的系统性建议,以期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提供新思路和新路径。在全球注意力经济时代,如何善用国际网红这一"民间外交官"的力量,已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不可忽视的课题。


1.png

#行程案例分析

文化传播的得失镜鉴

"甲亢哥"的中国行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每个站点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文化传播效果。通过对比分析河南少林寺、重庆和长沙三个典型站点的安排与反响,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文化传播中的成功要素与常见误区,为未来的文旅策划提供宝贵经验。


河南少林寺:功夫文化的"痛并真实着"


少林寺作为"甲亢哥"中国行的重要一站,展现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这一站中,"甲亢哥"最初因行程安排不当,误入一家武术培训学校拜师,遭遇尴尬局面。当地文旅部门迅速反应,安排正宗的少林寺梁师傅前来"救场",这一插曲反而成为直播中的亮点。梁师傅不仅展示了正宗的少林功夫,还让"甲亢哥"亲身体验了硬气功——当木棍重重敲在他背上形成"痛苦面具"时,全球观众既感受到了武术的严酷训练,也被这种毫无保留的真实互动所吸引。


这一站的成功关键在于:真实体验胜过表演展示。武术学校拜师的"乌龙"本是一次失误,却意外展现了文化交流中的真实碰撞;而随后的硬气功体验虽然让"甲亢哥"疼痛不已,但这种不加修饰的互动恰恰打破了文化表演的隔阂,让观众感受到武术文化的精髓不在于花哨的动作,而在于坚韧不拔的精神。正如网友评论:"痛,但这是生活;痛,但这是你"。这种真实感是任何精心编排的表演都无法替代的。


值得注意的是,少林寺站的官方介入采取了"锦上添花"而非"主导控制"的方式。文旅部门没有从头到尾安排"甲亢哥"的行程,而是在出现问题后提供专业支持,既保证了文化展示的准确性,又保留了直播的自然流动。这种适度、灵活的官方参与模式值得借鉴,它既避免了"过度安排"的嫌疑,又能确保文化传播的专业性和深度。


2.png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视频号截图


重庆:市井烟火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呈现


与少林寺站的传统文化体验不同,重庆站展现了中国城市活力与现代科技的一面。"甲亢哥"在重庆轻轨站尝试后空翻时被路人安全提醒,这一未经安排的互动成为直播中的高光时刻。市民自然的反应和关心,向全球观众展示了中国普通民众的责任意识与友善态度,这种真实的人际互动远比刻意安排的文化表演更具说服力。


重庆站的另一亮点是无人机表演的展示。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代表,无人机产业在重庆有着深厚基础。当数百架无人机在夜空中组成"甲亢哥"标志性表情和"Welcome to China"字样时,不仅展现了中国的技术实力,也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了友好信息。这种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展示,打破了外国观众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呈现了一个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立体中国。


重庆站的成功经验在于:市民参与创造真实。与少林寺类似,重庆官方和媒体保持了相对克制的态度,让"甲亢哥"能够自由与市民互动,从轻轨站的安全提醒到街头小吃摊的随意交流,这些未经设计的场景恰恰最能体现城市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温度。同时,科技元素的自然融入,避免了生硬的文化说教,让观众在惊叹技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中国发展的正面形象。


3.png

图片为重庆文旅视频号截图


长沙:过度商业化的反面教材


与前述两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长沙站,这一站因过度商业化和刻板化的文化展示而饱受批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商业植入过于生硬。芒果台在"甲亢哥"的大巴上强行宣传《歌手2025》节目,赠送巨型芒果TV海外版会员卡,这些与直播内容毫无关联的商业行为显得突兀而功利。网友调侃道:"不好笑吗,一个黑人一脸懵逼地被一群人递了一张这辈子可能都不会上的视频网站的vip的票"。更令人尴尬的是,原本备受期待的与大张伟历史性会面(源于《阳光彩虹小白马》歌词梗),却沦为芒果台的宣传工具,关键词还被噤声,完全失去了自然互动的魅力。


文化展示流于表面。长沙站安排"甲亢哥"与Cosplay成贾谊的NPC互动、体验少数民族拦门酒、深夜参加西湖楼长桌宴等,这些活动看似丰富多彩,实则将湖湘文化简化为可消费的符号,缺乏深度和真实感。正如批评指出:"当甲亢哥被安排与Cosplay成贾谊的NPC互动、少数民族拦门酒灌喉、深夜被拉去西湖楼参加长桌宴时,国内观众看到的不会是文化自信,国外观众也很难因此对这个城市的文化产生什么好感"。


真实互动空间被压缩。与前几站不同,长沙的许多场景被清场隔离,普通市民无法自然接近"甲亢哥",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安排的NPC和商业代表。这种"楚门的世界"般的设置,完全背离了"甲亢哥"直播的核心魅力——即兴、真实、鲜活的互动体验。更讽刺的是,长沙还在市中心大屏幕上打出"谢谢你Speed,让世界认知大美中国"的字样,这种官方定调反而加深了"刻意宣传"的嫌疑。


长沙站的失败根源在于:过度控制扼杀真实。芒果台作为主流媒体,试图将整个行程纳入其宣传框架,从文化体验到商业植入都追求"稳妥可控",结果却适得其反。这种传统的外宣思维与国际网红传播规律存在根本冲突——观众期待的恰恰是未经修饰的真实,而非精心编排的表演。长沙本身作为"网红城市"拥有丰富的市井文化和生活气息,若能像重庆一样让"甲亢哥"自由探索湘江边的广场舞、解放西的夜生活,效果可能远胜于刻板的"文化一条龙"体验。


表:"甲亢哥"中国行三站文化传播效果对比

1745481720052075238.png


通过这三站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成功的文化传播不在于展示的数量和规模,而在于互动的质量和真实度。政府和企业应扮演支持者而非主导者的角色,为国际网红提供资源和建议,但必须保留其自主探索和真实互动的空间。唯有如此,才能让外国观众透过网红镜头,看到一个鲜活、立体、真实的中国。


国际网红传播的独特价值与影响机制


国际网红来华直播不仅仅是一种娱乐现象,更是全球化时代文化传播的新型载体。透过"甲亢哥"中国行的广泛影响,我们可以系统分析这类传播形式对中国国际形象塑造的独特价值,并深入理解其背后的作用机制。这种民间自发的跨文化交流,正在以官方外宣难以企及的方式,重塑全球受众对中国的认知图景。


突破"他者"视角的文化亲近效应


传统国际传播中,中国形象往往通过西方主流媒体滤镜被呈现,难免带有"他者化"的倾向。而国际网红直播的最大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第一人称视角"的文化体验。以"甲亢哥"为例,其直播完全从个人视角出发,没有专业摄像的构图考量,没有剪辑团队的后期加工,观众仿佛亲自漫步在中国街头,与当地居民自然互动。这种沉浸式体验有效打破了文化隔阂,让外国观众产生"共在感"和"亲近感"。


数据显示,"甲亢哥"中国行相关视频的全网播放量超10亿,单场直播观看人数最高达760万,显著提升了国际网友对中国的认知。尤为重要的是,这种认知提升并非来自官方的说教宣传,而是源于观众自发的情感共鸣。当"甲亢哥"在重庆轻轨站被路人关心安全,在少林寺体验硬气功的疼痛,在街头尝试各种中国小吃时,全球观众看到的不再是政治化的中国形象,而是一个由普通人构成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真实国度。


埃及网红迪亚的中国体验视频同样印证了这一效应。通过展示中国同事的工作日常、街头巷尾的小吃摊、普通市民的休闲生活,迪亚的Facebook视频让众多中东观众第一次看到了"非媒体建构"的中国形象。正如迪亚所言:"我想展示的中国不是新闻里的中国,而是我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中国"。这种基于个人体验的内容创作,往往比官方宣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青年文化共鸣的"破圈"传播力


国际网红传播的另一独特价值在于其强大的青年文化穿透力。"甲亢哥"的粉丝群体以Z世代年轻人为主,这部分受众对传统媒体宣传往往持怀疑态度,却对同龄网红的内容高度接纳。通过夸张表情、即兴互动和幽默自嘲,"甲亢哥"将中国文化元素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重新包装,实现了有效的"破圈"传播。


典型案例是大张伟歌曲《阳光彩虹小白马》的意外走红。这首歌因歌词中的"内个内个"与英语中带有歧义的词语发音相似,曾引发文化误读。"甲亢哥"在一次直播中听到后情绪激动,其夸张反应成为网络"整活"名场面。误会化解后,该曲在海外意外走红,成为热梗。这一案例生动展示了青年文化传播的独特路径——通过幽默、争议和二次创作,文化产品可以获得远超官方推广的传播广度。


迪亚的"有趣成语时间"栏目也采用了类似的青年化传播策略。他将"高耸入云"等中国成语与超高层建筑工地实景结合,用短视频形式呈现,既保留了文化内涵,又符合年轻受众的接收习惯。这种文化转译能力正是专业外宣机构所欠缺的,却是国际网红的天然优势。当传统文化以表情包、短视频、直播互动等形式重新呈现时,其在年轻群体中的接受度会显著提升。


多元中国形象的立体构建


国际网红传播还有助于打破单一化的中国叙事,构建多元立体的国家形象。"甲亢哥"的中国行涵盖了从上海摩天大楼到河南少林寺,从重庆山城步道到长沙网红美食的多样场景。这种多元体验的并置,向国际受众展示了一个传统与现代交融、地域特色鲜明的复杂中国,有效解构了西方媒体惯常的简化叙事。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多元呈现甚至包括对中国不足之处的客观展示。"甲亢哥"在行程中遇到的沟通障碍、文化误解、服务瑕疵等,都如实呈现在直播中。这种不完美恰恰增强了内容的可信度,使正面宣传更易被接受。正如传播学研究表明,包含适度负面信息的传播内容往往比纯粹正面宣传更具说服力,因为它符合受众的日常经验认知。


埃及工程师迪亚的视频同样注重多元呈现。他既展示北京CBD的现代化办公楼,也记录扬州小巷的传统手工艺;既拍摄高铁的便捷高效,也关注街头小贩的经营艰辛。这种平衡报道无意中践行了"讲好中国故事"的精髓——不是一味唱赞歌,而是展示一个真实复杂、不断发展的中国。迪亚的视频下常有外国网友留言:"原来中国不只有工厂和山寨货""中国人看起来和我们没什么不同",这种认知转变正是多元传播的价值所在。


民间外交的软性影响力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国际网红传播实质上扮演了"民间外交官"的角色。与正式外交不同,这种民间交流更具灵活性和亲和力,能够在非政治层面建立情感联结。"甲亢哥"中国行期间,外交部发言人特别回应称:"我们将进一步扩容免签朋友圈,出台更多促进中外人员往来的便利化措施,欢迎更多外国朋友走进春天里的中国"。这一表态表明,中国政府已意识到网红传播对公共外交的补充价值。


数据印证了这种民间交流的规模效应:2024年免签入境外国人达2011.5万人次,同比上升112.3%;过境免签政策适用人数同比上升113.5%。在这种人员往来激增的背景下,国际网红实际上成为文化适应的"先锋队"和"示范者"。他们尝试中国食物、体验传统文化、与普通市民互动的过程,为潜在来华者提供了心理准备和行为参考,降低了文化适应焦虑。


迪亚的经历尤为典型。作为中建五局的埃及员工,他通过视频展示中国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和文化适应过程,直接影响了许多埃及青年对来华工作的态度。迪亚坦言:"对于埃及的年轻人来说,学习中文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发展机会...他们可以亲身体验中国的发展成果,凭借语言优势和专业能力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种基于个人经验的职业建议,比官方招聘广告更具说服力。


国际网红传播的独特价值在于它同时具备广泛影响和深度互动的双重优势。一方面,顶级网红如"甲亢哥"能触及数千万全球受众;另一方面,直播的即时互动性又创造了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参与感。当外国观众通过弹幕与"甲亢哥"实时交流,共同惊叹少林功夫或重庆夜景时,一种跨越国界的"虚拟共在"体验油然而生,这正是数字化时代文化传播的全新维度。


政府与文旅企业的策略优化建议


随着国际网红来华热潮的持续升温,中国政府与各地文旅企业亟需建立系统性的应对策略。基于"甲亢哥"案例的经验教训和国外网红传播的独特价值,我们提出一套包含政策引导、协作机制、内容优化和长效发展的综合性建议,旨在最大化国际网红传播的正面效应,同时避免长沙式的传播失误,为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提供可操作的路径。


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网红自主"的协同机制


平衡介入与自由是国际网红传播成功的关键。政府应摒弃传统外宣中"大包大揽"的思维,转而建立新型的三方协同机制。具体而言,政府的角色应定位于:


政策支持者:进一步优化签证政策,参考2024年12月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政策调整,将过境免签停留时间延长至240小时,扩大适用口岸至60个,为国际网红来华提供更大便利。同时可考虑设立"文化传播签证"类别,简化内容创作相关的入境手续。


资源协调者:建立文旅部门与网红经纪公司的常态化沟通渠道,提供文化顾问、翻译协助、拍摄场地等基础支持,但避免直接干预内容创作。少林寺站的"梁师傅救场"模式值得推广——在网红遇到专业性问题时提供权威支持,而非全程主导。


底线守护者:制定国际网红传播的负面清单,明确禁止涉及国家安全、民族歧视等敏感内容,但对非原则性的文化差异和批评保持开放态度。适度的文化碰撞和问题呈现反而能增强传播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文旅企业则应充当专业服务者的角色:


开发针对国际网红的"文化锦囊",以非强制方式提供本地特色推荐、民俗禁忌提醒、小众景点介绍等实用信息,帮助网红更深入地探索中国。


建立专业的多语种接待团队,不充当"监督员",而是作为"文化桥梁",协助网红与普通市民的自然互动。重庆站的成功经验表明,市民真实反应往往是最佳的文化传播素材。


商业合作应遵循"内容优先"原则,将品牌植入自然融入网红探索过程,避免长沙站中生硬推销芒果TV会员卡式的低级植入。


最重要的是保障网红的创作自主权。政府和企业应共同营造宽松环境,允许网红按照自身风格自由创作,即使内容不完全符合传统外宣审美。正如"甲亢哥"案例所示,那些看似"不完美"的真实互动,往往能产生最强烈的文化共鸣。


打造"真实、多元、互动"的内容生态系统


基于"甲亢哥"案例的正反经验,我们提出内容创作的"三极原则":


真实体验优先原则。长沙站的失败根源在于用表演替代了真实,用安排扼杀了自发。未来策划应:


保留至少50%的自由活动时间,让网红能够像普通游客一样探索城市。迪亚在北京的直播之所以成功,正因为他像当地人一样乘地铁、吃路边摊,呈现了未经修饰的生活场景。


减少清场隔离,鼓励网红与普通市民的自然互动。"甲亢哥"在重庆轻轨站被路人提醒安全的片段,比任何安排好的文化表演都更能展示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


允许适度负面体验的呈现。如"甲亢哥"被辣到流泪、武术训练中的疼痛等,这些"不完美"恰恰增强了内容的可信度和亲和力。


多元文化展示原则。避免将中国文化简化为功夫、剪纸等刻板符号,应展示包括:


现代中国:如深圳的科技企业、重庆的无人机表演、长沙的"智造"产业等,打破"中国只有传统文化"的单一印象。


地域特色:中国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本身就是宝贵资源。如川菜的麻辣、粤菜的精致、西北的豪迈等,通过饮食文化展示中国的多样性。


青年文化:如电竞、国潮、街舞等年轻群体创造的新文化形态。这些内容更易引发国际年轻受众的共鸣。


深度互动设计原则。借鉴迪亚的成功经验,设计具有参与感的传播活动:


开发互动挑战:如"58秒剪影挑战"(岳麓山剪纸师傅仅用58秒剪出"甲亢哥"侧影),或"方言学习大赛",鼓励网红与观众共同参与。


设置文化任务:如寻找最地道的街头小吃、学习简单手工艺等,通过任务驱动探索,避免走马观花。


利用混合现实技术:在历史景点开发AR体验,让网红和观众能"穿越"时空,直观感受文化演变。、


建立长效评估与人才培养体系


为确保国际网红传播的可持续发展,建议构建以下支撑体系:


效果评估系统。开发多维度传播效果评估指标,超越简单的观看量和点赞数,关注:


认知改变度:通过海外社交媒体舆情分析,评估受众对中国认知的实际变化。

情感倾向性:分析评论和弹幕中的情感倾向,衡量传播的情感共鸣效果。

行为转化率:跟踪网红推荐景点和产品后的实际游客增长和消费变化。


人才孵化计划。借鉴埃及网红迪亚的成长路径,实施:


"外国网红中国通"培训项目:为有潜力的国际网红提供语言、文化深度培训,培养更多"中国通"式传播者。

"中外网红协作"计划:促成中国本土网红与国际网红的合作创作,产生文化碰撞的创新内容。

"Z世代文化使者"选拔:在海外高校中发现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年轻创作者,提供来华实习和创作资助。


危机应对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文化误解和舆论风险,建立:


快速响应机制:如"甲亢哥"在长沙被投喂槟榔的健康风险,应有专业团队及时介入。

文化解释团队:对直播中可能引发的文化误读(如《阳光彩虹小白马》歌词事件),准备专业而不失幽默的澄清内容。

舆情引导策略:避免长沙站后在市中心大屏幕打感谢语的过度反应,采取更柔性的舆情引导方式。


分阶段实施路径


为确保建议落地,可采取三步走策略:


短期(1年内):

在重点旅游城市(如北京、上海、西安、成都等)试点国际网红接待规范

建立文旅部门与主要网红平台的沟通机制

开发多语种"文化锦囊"数字手册


中期(1-3年):

将试点经验推广至全国主要旅游城市

设立"中国文化传播创意基金",资助优质国际网红内容创作

培养专业的多语种网红接待员队伍


长期(3-5年):

形成成熟的国际网红传播生态系统

中国城市成为全球网红内容创作的重要目的地

通过网红传播显著提升中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国际网红传播已成为公共外交不可忽视的力量。通过构建科学的协作机制、打造优质的内容生态、建立长效的支持体系,中国政府与文旅企业能够将这一新兴传播渠道的潜力充分发挥,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在这个过程中,保持文化自信与开放包容的心态同样重要——相信中国文化的内在魅力,不必过度包装;接纳不同视角的解读,不必强求一致。唯有如此,才能让中国的故事真正走进世界人民的心里。


来源:绿维文旅  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