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四大体系推动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本站 2023-6-26 12:00:00

数字化已成为推动文旅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提升理论、内容、产品、技术、载体创新能力,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品质化发展是新时期的重要任务。

1.png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近年来,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旅产业创意、生产、传播、消费、服务、管理全链条,数字化已成为推动文旅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提升理论、内容、产品、技术、载体创新能力,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品质化发展是新时期的重要任务。


-01-数字化成为推动文旅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


一是提升供给质量。通过创意赋能和5G、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新技术的运用,不断创新云旅游、云游戏、云演艺、云展览、数字孪生景区等新业态,在极大提升旅游体验的同时,使旅游信息获取、出行决策、旅游产品预订到回顾评价各个环节都得到优化提升。尤其是基于大数据反馈的产品设计与营销模式,使得文旅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专业化、精细化、高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是优化供给方式。数字化时代,数据的流通和利用是数字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动能,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成为文旅企业的重要资产。一方面,景区和文旅企业、旅行社将更加依赖旅游大数据,通过对游客消费行为进行分析,确定旅游消费群体及偏好,从而反馈于供给决策。另一方面,文旅内容作为持续吸引游客的资源,用户生产内容(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PU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等多元供给模式将会使更多的内容策划者、生产者和运营者加入文旅行业,创作更加丰富、高效的文旅内容资源。

三是增加供给主体。数字平台的快速发展,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和大众创意者参与的门槛及参与成本。通过小红书、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景区游客既是消费者,也是内容创意的供给者,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文旅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主体。在汇聚多元内容和创意的短视频平台上,文旅内容不断积聚。2021年,抖音平台发布旅游相关打卡视频的作者超过7900万人,旅游打卡视频数超3.9亿个。

四是提升供给效率。在线式、远程式、协同式旅游消费,解决了部分文旅产品强限时性、强地域性的问题,在提供体验更佳、服务更便捷文旅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大大提升了供给效率。例如,通过3D+VR技术可以实现沉浸式的线上远程酒店预订,克服了平面图片细节展示不足的缺点。马蜂窝推出的北极星攻略,用更加系统化、结构化的攻略内容,为游客搭建起从“发现”到“抵达”所需的一站式旅游信息岛。


-02-数字文旅产业发展呈现新动向


一是文旅产品和服务形态推陈出新。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文旅产品生产、传播、消费系统,以及传统景区、文博场馆、旅行社等领域,已经全面升级变革成为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数字化系统。一方面,“云观展”“云旅游”“云演艺”等业态,大大拓展了文旅消费的形态与载体空间。

2.png

例如国家文物局通过“博物馆网上展览平台”,集中整合各地博物馆资源,分6批公布了全国31个省份400余个网上展示项目,在场馆地图、扫描识别、展览导览、智能语音等模块为各大博物馆提供技术服务,使现实版“博物馆奇妙夜”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赋予博物馆全新鲜活的表现形式。

另一方面,文化遗产、绘画、书法、音乐、影视等资源以数字藏品的形式释放新价值,为传统行业探索出了价值共创新路径。2022年,舞剧《只此青绿》、陕西凤翔木版年画《天河配》推出数字藏品,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IP的新生命力。文旅产品和服务的形态、载体逐渐“终端化”、泛在化,成为大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文旅消费新模式不断涌现。近年来,我国以网络视听、在线展览、在线演艺等为代表的新业态快速发展,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沉浸式、场景式、定制化消费成为重要趋势,逐渐呈现出交互性体验消费和社群消费等新特征。

一方面,新技术赋能IP,通过文旅主题化、空间场景化、传播社交化等方式,使沉浸式体验成为文旅产业主流探索方向。以国漫为主题的数字景区——杭州狐妖小红娘景区在杭州市临安区河桥镇正式开业,利用3D投影技术(3Dmapping)、特斯拉电圈等技术,通过“动漫+科技”“日游+夜游”“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互动感,打造了集城市品牌体验、沉浸式夜游、主题观光于一体的国漫数字景区。

3.png

另一方面,订阅经济、粉丝经济、IP衍生消费、虚拟数字文旅消费等新模式不断推陈出新,VR、AI等手段为客户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场景和定制化的服务。元宇宙时代的到来,将为文旅景区提供数字孪生建模、3D渲染、全息成像等多种技术手段和沉浸式旅游服务体验,旅游产品的粘性将大大增强。

三是文旅产业生产经营模式不断迭代。一方面,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的通用化能力和工业化水平快速提升,将深刻变革文旅内容生产与交互范式。虚拟制作+社交营销将成为数字文旅产业重要的生产经营模式,推动内容制作流程和传播营销体系的智能化水平全面升级。

另一方面,个性化、定制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与智慧旅游生态的建构,将倒逼企业重构运营策略和组织形态,去中心化将成为经营常态。例如,OpenAI发布的GPT-4,不仅具备更加强大的语言理解能力,还能处理图像内容,将会打通传统旅行社、OTA、小红书、抖音等所有信息端口,使旅游信息服务形式产生重大改变,同时削弱旅行社在信息差方面的优势。

OTA平台接入AI搜索引擎,将使实时化、智能化、视觉化私人旅游线路定制变成现实。携程就已经宣布接入百度类ChatGPT服务“文心一言”,开发基于AI的线路规划等服务。全球知名的OTA平台Booking推出了智能聊天机器人,全程陪同用户,帮助顾客了解酒店和旅游目的地的相关信息。总之,AI技术的成熟,将进一步推动景区运营、旅行社经营、酒店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不断迭代创新。


-03-打造四大体系推动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1.夯实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尽管新业态发展势头迅猛,但传统景区、文博场馆在5G覆盖、大数据集成、云平台建设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面临较为艰巨的任务。

一是要加快推进5G网络在重点景区、度假区、文博场馆全覆盖,充分发挥其响应快、低延时的优势,鼓励发展景区数字虚拟解说、全息互动投影、无人机表演、夜间光影秀等产品,进一步提升人机交互、数字化体验的沉浸感。

二是要紧抓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契机,依托现有文旅资源及素材基础,加大横向部门和纵向行业数据融合归集力度,分类采集、梳理、对接文旅机构、科研院所和文旅内容生产机构的各类藏品数据、素材数据、标本数据,提炼优质数字文旅内容与IP。建设物理分散、逻辑集中、开放共享、安全可信的文旅数字资源服务及流通、交易体系,全面融入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以及城乡规划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

三是要综合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对重点旅游景区、酒店及重点交通设施、各类文旅场馆进行智慧化提升改造,打造可交互、沉浸感强的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智慧博物馆、智慧美术馆、智慧展览馆等设施体系。

2.打造数字文旅创新体系

英国等发达国家数字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政府及学界对基础研究的重视。我国数字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从基础研究入手,着力构建理论、内容、产品、技术、载体五大创新体系。

一是要广泛调动全社会智力资源,打造数字文旅产业高端创新智库,为数字文旅产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与资源聚合。

二是围绕行业发展需求,组织一批科研攻关项目,开展对文旅内涵、艺术创作传播规律和原理、文旅与科技融合等问题的基础性研究和前瞻性研判,加强文旅资源数字化与内容挖掘技术、艺术创作与公共文旅服务共性技术、智能科学、体验科学技术、跨内容识别及分析等技术的研发,强化科技在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文旅会展等领域中的应用,推动文旅内容生产与传播体系创新。

三是强化创新载体建设,以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等为重点,建设一批5G+文旅、区块链+文旅、人工智能+文旅等示范应用场景,培育和认定一批文化和旅游领域创新型、科技型龙头企业,实施一批文旅产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

4.png

3.优化数字文旅供给体系

尽管近年来数字文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从文旅产业结构来看,传统业态仍然比重过大,持续优化创新性数字文旅产品与服务,必要且紧迫。

一是对全国优质文旅资源进行专业化挖掘、品牌化包装、系统化梳理、聚合化呈现,丰富以游客为中心的内容云,优化以服务为中心的功能云,通过标准化、共享化、交互化的方式,实现文旅内容供给向更深、更广、更细、更实的方向全面发展。推动在地、在场资源的在线化转化,支持文博场馆、景区景点、街区园区、文艺院团、非遗场所开发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将创作、生产和传播等向云上拓展。

二是积极拥抱新技术,推进生产经营模式更新迭代。鼓励发展文字内容生成、语音生成、图像生成等人工智能内容生成应用,通过高效率、高质量的自动化内容生产机制提升创作生产效率,降低创作门槛,简化内容创作流程,提升大众通过人工智能平台参与文旅创作与供给的积极性。

三是大力发展平台经济,鼓励众包、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新模式,培育文旅领域垂直电商供应链平台。

四是打造一批虚拟文旅产业园区,鼓励数字文旅要素向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重点功能平台集聚,建设一批数字文旅体验厅、数字文旅体验馆、数字文旅体验园,拓展数字文旅供给方式与供给空间。

4.完善数字文旅消费体系

当前全球经济仍处于脆弱复苏之中,数字消费成为促进经济复苏、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是要创新文旅消费模式,打造数字文旅消费场景,培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互动消费等新型消费。鼓励景区、文博单位、主题公园、园区街区与虚拟消费、社交电商、粉丝经济、订阅经济、众筹经济等新经济模式相结合。

二是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超高清、物联网、VR、AR等技术,不断提升“云旅游”“云演出”“云看展”“云游戏”等文旅消费体验质量,培育壮大线上演播、数字创意、数字艺术、数字娱乐、沉浸式体验等文旅新业态。

三是不断优化文旅消费补贴方式,鼓励举办文旅消费季、消费月、消费周、音乐节、设计周等活动。拓展联名信用卡、消费信贷、消费折扣、消费分期等新消费手段,推广电子票、云排队等网络消费新方式。提升文旅消费补贴手段,实现不同消费平台互通互认,进一步提振文旅消费活力。

四是创新数字文旅传播营销方式,鼓励OTA平台与“一机游”相结合,通过“内容+社交+大数据推荐+电商”等模式,发挥线上互动、内容聚合、精准营销等优势,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互促。

来源:中国旅游报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