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领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来源:本站 2024-4-29 12:00:00

“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新要求,指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处理好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对于文化和旅游行业全面准确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围绕文化和旅游行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将发挥哪些作用、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问题,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提升文旅技术创新能力,形成高科技的生产力

1.png

▲ 圆明园拾光买卖街汇集光影互动、非遗手作、宫廷市集等,吸引游客参观体验。(本报资料图)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首批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在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作用显著。

智能舞台系统集成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依托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丰”)建设,致力于解决智能舞台系统集成化、智能化与一体化等行业关键问题。作为技术创新中心的责任主体,该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研发技术创新、内容创意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是大丰的三大创新法宝。

“首先,大丰重视技术研发创新,连续26年与央视春晚合作,应用最新科技成果于舞台设计,如‘会跳舞的舞台’‘冰屏’等,创造震撼的视听效果。在龙年央视春晚中,大丰创制了10套智能平移旋转屏,融合了虚实融合和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了舞美场景瞬息万变。其次,内容创意被大丰视为技术创新的灵魂。以海南海口国际免税城‘天际秘林’主题中庭为例,项目融入海南当地文化元素,创造奇幻体验空间,丰富了旅游体验,提升了文化价值。再次,大丰注重人才培养,整合资源培养技术人才、创意人才和管理人才,与高校、研究机构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和技术开发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该负责人介绍,跨界融合也是大丰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上,大丰制作的主火炬塔“钱江潮涌”,融合机械控制、材料科学、艺术设计等领域,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为观众带来丰富的观赏体验。

“新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观众行为分析,为演出策划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持;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演出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运用扩展现实技术带来新的演出形式和沉浸式的观看体验等。”在该负责人看来,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演出的质量和效果,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观赏体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环境的不断优化,文化和旅游技术创新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数字艺术显示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依托京东方艺云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京东方艺云”),以数字艺术显示技术、交互体验与服务技术为研究方向。该公司总裁、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白峰介绍,京东方艺云在文旅消费新需求与科技融合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

夜空中,一条金色巨龙忽地“飞出”位于四川成都的天府国际会议中心瓦屋面数字大屏。龙年春节前,京东方艺云将创新显示技术与古式瓦屋面结合,创造了一个长408.5米、宽26.7米,由超过1万平方米的定制LED显示单元组成超长的“数字画卷”,让会议中心的屋檐变身数字化屋顶,为公众提供了科技与传统年俗融合的新体验。

“当前,文旅消费需求从景点观光转变为休闲度假和深度体验。我们一直积极拥抱变化,结合创新科技与文化艺术,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展现科技创新在文化和旅游领域中的巨大潜力。”白峰说。

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高效能的生产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为文化和旅游领域注入强大发展动力。

今年清明节假期,中国国家话剧院携手中国联通、京东方团队在六地打造话剧《苏堤春晓》“第二现场”,让身处不同地域的观众打破空间限制、共享戏剧盛宴,为现场演出探索出新的应用场景。

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与杭州演艺集团联合出品的原创话剧,《苏堤春晓》深入挖掘宋韵文化,力求在舞台上呈现北宋的壮丽画卷。“该剧融合了写实与写意、传统与当代元素,展现了文化自信与‘人民山水’的美学内涵。”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介绍,在超高清、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剧院创新推出数字演艺新业态“第二现场”。通过北京与上海、成都、南京、深圳、杭州、乌镇“第二现场”联动,以数字化制播系统,实现即时拍摄、制作、输出超高清现场作品,并通过“剧场到剧场”的分发播控链路,为异地剧院观众提供沉浸式现场内容,实现“同时共在,千里共赏”的观赏体验。

田沁鑫认为,结合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讲话精神,利用“科技+艺术”的结合方式,通过国话“第二现场”的“演出+演播”传播方式,能普及戏剧艺术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联通全方位布局智能算力、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等科技创新领域,将文化和旅游作为重点服务的领域,积极开展新质生产力的应用探索。”中国联通集团文旅体育行业服务部总经理李玲介绍,在黄山风景名胜区,中国联通建设的“迎客松掌上指挥调度系统”通过先进的数据预测模型,能够提前1小时对景区内各个景点的拥堵状态进行精准预测,大大提升景区旅游管理和信息公共服务水平。在上海天文馆,中国联通以数字孪生技术打造全国首个天文科普元宇宙示范案例,为游客开启元宇宙与星辰大海的探索征程。

中国联通还依托承建的全国多个省区市公共旅游服务平台,积极探索行程推荐、智能导览和智慧客服等旅游大模型应用场景;与博物馆单位合作,探索智能导览、数字人对话和数字文创等文博大模型应用场景。

元宇宙、大数据以及混合现实等技术的落地实践改变了文旅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方式,催生了业态间的交互融合,扩展了“文旅+”的范畴。

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的“出发趣云南”文旅元宇宙平台以数字赋能为核心,综合运用智能场景生成和内容生产技术、动态云渲染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等,将丰富的文旅IP和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数字化体验,实现了产业链、技术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采用“1+5+N”的模块建设。其中,“1”指的是搭建一个与现实需求紧密结合的虚拟空间,作为核心平台;“5”指的是数字发布厅、数字博物馆、数字演艺厅、沉浸主题体验等5个相互协作的重点模块;“N”指的是地方特色定制、文化交流等衍生模块。

据了解,该项目自2023年5月在上线开放以来,几个月内就吸引了超过10万名用户在线参与。平台还陆续推出了“穿越大观楼沉浸式主题体验”“云南剑川木雕传习馆”等数字展示场景及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影响。“下一步,项目将以‘元宇宙技术底座+内容孵化’的文旅数字化服务模式,联动优质的文旅创投机构,打造面向全国的数字文旅垂直孵化器,进一步提升平台的行业研究及商业转化能力。”该项目负责人表示。

以文旅新供给引领新需求,形成高质量的生产力

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强化特色文旅品牌培育,以形成高质量的新质生产力。

在故宫博物院,观众不仅可以线下观展,还可以通过故宫小程序进入数字故宫的世界,去欣赏故宫美图,去看故宫建筑……故宫几乎每一个时期的展览都有一个配套的线上展览,观众可以通过故宫展览App,在云端享受沉浸式看展的乐趣。故宫博物院还推出了“紫禁城365”“玩转故宫”“故宫名画记”“每日故宫”等新媒体产品。其中,“紫禁城365”这一应用通过美图、答题、知识、故事4种体验形式,贴合当下移动阅读习惯,多角度诠释紫禁城建筑文化,全方位展示故宫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成果。

近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丰富的展品、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多元的展览设计,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该馆共举办涵盖主题展览、精品文物展、历史文化展、考古发现展等系列临时展览27个,“来国博·看中国”成为新风尚。

2.png

▲ 中国国家博物馆“华彩万象——石窟艺术沉浸体验”现场   本报记者 卢 旭 摄

其中,“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沉浸式展厅迭代升级上新,展览期间接待观众400余万人次,成为年度现象级展览。该馆充分应用室内定位、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围绕一物一展建成“数说犀尊”智慧展厅,累计接待观众近100万人次,吸引国内外20余家博物馆同行专程观摩。“华彩万象——石窟艺术沉浸体验”则打开了石窟艺术全新的解析和观赏视角,在技术和感知层面创新突破了不可移动文物展示的传统模式。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博物馆(苏州吴文化博物馆)是国内首个全面展示吴地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该博物馆事业发展主管李爽表示:“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坚持创新发展,致力于创建高水平、特色鲜明的文化综合体,利用原创展览、特色教育项目,以跨界融合和线上线下联动等方式,开展‘大文创’合作,让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将博物馆打造成新技术、新产品的展示窗口,解锁新的文化呈现形式,激发新的文旅需求,吸引更多人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李爽介绍,该馆的特色在于文博与非遗的整合与联动,非遗传承创新联合体实现了非遗资源数字化保护和元素提取,为文创提供源头和依据。博物馆通过与学校、酒店等合作,传播本地特色文化,促进文旅企业发展,实现文化与旅游等的深度融合。

通过VR(虚拟现实)眼镜体验飞越西江千户苗寨,游玩中结合混合现实技术玩一局实景“剧本杀”……科技让古老苗寨焕发新魅力,为游客带来新感受,这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引入“西江幻地”景区元宇宙项目的成果。

该项目邀请专业电影团队拍摄全景视频,展示风雨桥、吊脚楼等建筑细节及芦笙制作、铜鼓舞等非遗技艺,现正开发国内首个混合现实苗族博物馆元宇宙应用,打造新文旅体验。“我们还会借助数字技术和新媒体传播,将苗寨中的服饰、节日、歌舞等特色文化元素进行故事化打造,提高景区文创的用户黏性。”该项目负责人介绍。

今年3月,江苏无锡丁蜀机场推出了空中赏樱专线,这是无锡丁蜀低空经济产业园落地低空旅游项目的一项成果。“我们计划在低空文旅等细分赛道上精耕细作,打通产业链各个环节,让人才、客源汇聚起来,以新供给赋能地方经济发展。”无锡丁蜀机场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发展至浙江舟山、安徽黄山的航空旅游,设立无锡鼋头渚空游基地、宜兴徐舍美栖花田空游基地,打造集飞行、旅游、民宿等于一体的飞行营地,从传统的地面旅游向多维空中旅游模式转型。

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因地制宜激发发展新动能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结合实际,利用资源和优势,探索差异化路径,促进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拥有700多年历史的大豫园片区是上海的文化旅游地标之一。豫园商城在发展过程中注重融合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努力将游客流量转化为消费留量,推动城市文旅消费持续发展。

3.png

▲ 龙年春节期间,上海豫园灯会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体验。  本报记者 王 彬 摄

“我们注意到,年轻客群对国风国潮类产品、非遗类文化体验的需求被进一步激发,这与豫园商城的定位、内容搭建不谋而合。因此,豫园商城主动求变,通过创新各类活动场景、文化内容、互动体验,让大家感受到大豫园片区的年轻态。”豫园股份副总裁胡俊杰以举办近30年的豫园灯会为例介绍,近两年来,除以传统生肖为创作基础,豫园灯会一方面创新内容供给,加入以《山海经》为蓝本的文化内容,命名为“山海奇豫记”,增加体验深度;另一方面,利用数字影视、数字互动技术,让消费者参与互动,融入豫园元宇宙场景,强化沉浸感。同时,未能亲临现场的人也可以通过观看直播等方式,在线体验豫园的文旅产品和服务。2024年,豫园灯会首次出海,来到法国巴黎,“东情西韵”“山海有灵”“烟火市集”三大板块、2000余盏华灯令海外游客为之震撼,进一步扩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辐射面。

近年来,多地古村类景区相继推出夜游项目,带动地区夜经济,形成规模化发展。安徽省黟县的西递村以明清传统民居建筑、古村落风光等著称,近年来推出沉浸式夜游项目“西递传奇”光影秀,依托水景、山体、建筑、牌楼,通过多媒体建筑投影、动态影像、水幕激光投影等表现形式,展现西递历史文化和夜景美景,让游客流连忘返。目前,泊心云舍、士山度假等国内精品民宿相继落户西递,民宿入住率提升52%,景区夜间综合收入占比较夜游之前提升了63%。夜秀、夜游、夜宵、夜购、夜宿共同发力,有效提升了当地夜间消费活力,激发了消费潜力。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浙江省文旅部门已有新蓝图。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厅长陈广胜表示,近年来,浙江省文旅系统坚持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催生新质生产力,以数实融合促进文旅融合,有力推动新动能培育。一是以科技杠杆发展文旅新业态。完善文旅领域创新体系,实施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室梯度培育计划,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积极培育一批文旅科技创新示范项目和科技体验旅游点。围绕实施旅游景区转型提质行动,推动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技术应用,打造一批智慧旅游新业态。加快发展“视听+”产业,形成一批数字视听、动漫游戏、网络直播等优势产业集群。在艺术创作生产中积极运用AI等技术,进一步激发文化创新活力。二是以数字赋能营造文旅新场景。大力实施智慧文旅工程,搭建浙文旅一体化平台、文旅大脑,迭代“浙里文化圈”“游浙里”等应用,积极推行浙江“文旅码”,以“互联网+”“大数据+”创新服务供给、拓展文旅消费。推动剧院、景区等数字化改造。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研判客源市场,开展精准营销。三是以项目建设塑造文旅新引擎。结合实施文旅投资“双百计划”,积极谋划招引高技术含量文旅项目,支持景区、文博场馆等迭代升级,发展沉浸式旅游等演艺精品,打造一批智慧文旅体验新空间,推动构建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的文旅消费圈。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因地制宜发展。”白峰认为,首先要理解地方特色和优势,涉及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其次,坚持自主创新,强化科技引领。还要加大研发投入,培养人才,加强技术创新,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使科技创新发挥核心作用。

(统稿:王伟杰 参与采写:刘淼、王彬、李荣坤、于帆、张欣、刘源隆、王伟杰)

来源:中国文化报 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