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夜游如何“引爆”县域夜经济?

来源:本站 2025-4-25 12:00:00

在刚过去的2024年,夜经济如同一匹黑马,在消费市场中异军突起,成为城市经济的新亮点。从重庆九街的热闹非凡,到青岛“浮山湾夜景灯光秀”的璀璨夺目,再到长沙“一江两岸、多商圈、多组团”的繁荣景象。各地纷纷拿出看家本领,打造独特的夜经济消费场景,吸引着无数消费者的目光和脚步。就连国务院最新发布《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中,对夜游方面提出要培育消费场景。

目前,夜经济的热潮中,你的消费空间是否已经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还是仍然在原地踏步,面临着客源稀少、生意冷清的困境?如果答案是后者,那么以下三大策略或许能为你提供一些破局的思路。要打造新型消费场景,消费空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注重场景的创意设计,打破常规思维,创造出具有独特视觉效果和文化内涵的消费空间,如打造主题街区、艺术装置、互动体验区等;

二是加强科技元素的融入,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沉浸式体验,如虚拟购物、智能导览、互动游戏等;

三是推动业态的融合创新,打破不同业态之间的界限,实现商业、文化、旅游、娱乐、体育等多业态的协同发展,如开设文化主题餐厅、体育酒吧、旅游纪念品商店等,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消费服务。

1.png

01全息文旅助力县域夜游的困境与破局

随着全息技术的成熟与市场的下沉,一幕幕由光影主导的“文化觉醒”正在中国县域文旅悄然上演。当夜幕降临,古桥流水被数字魔法点亮,沉睡的乡土故事被科技唤醒,县域文旅的“夜经济”正以全息投影为笔,勾勒出一幅兼具传统韵味与未来感的新图景。

02全息文旅夜游的县域“夜”潜力

全息投影的魔力在于,它能将有限的物理空间转化为无限的文化剧场。阵阵鼓响,大型沉浸式互动体验剧《葭萌春秋》在四川昭化古城的一处院落上演,游客们瞬间穿越回波云诡谲的三国时代。先进的全息投影技术,在古院落幻化出如诗如画的场景,讲述了4000多年来“巴蜀第一县”的沧桑巨变,让游客在移步换景中更直观地了解到昭化古城独特的文化魅力。这种“可参与的历史”让文化从教科书走向生活,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出片圣地”。

技术的另一重价值在于生态友好性。与传统灯光秀相比,全息投影无需大规模基建,仅需利用现有建筑或自然景观作为载体。福建“土楼王子”振成楼以土楼外墙为画布,通过3D mapping技术再现客家迁徙史诗,既保护了古建原貌,又避免了光污染。这种“轻量化改造”模式,尤其适合资金有限的县域。

2.png

03全息文旅夜游的县域可复制性

执行上的可复制性仅限于技术层面,独一无二的特色才是县域全息文旅夜游的灵魂所在。全息技术并非简单的光影堆砌,其核心在于文化场景的数字化重构。如何有效将特色资源开发与产业融合,走出差异化道路呢?偏锋光术有三招:

1.人文场景的科技赋能——依赖自然景观或历史载体,但技术方案可模块化输出,尤其适合生态敏感或资金有限的县域。

2.互动体验与社交传播——以“视觉语言+互动情节”将文旅项目符号化,互动设计可以增强传播裂变,实现流量反哺。

3.亲子研学与教育融合——将文旅与亲子教育深度结合,将旅游资源用全息技术打造成沉浸式环境,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成长。

04数字乡愁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全息技术正在重塑县域文旅的价值链。它不仅是吸引游客的“噱头”,更是激活乡土文化认同的催化剂。当00后青年通过全息影像与祖辈的农耕智慧对话,当海外游客因一场光影秀读懂中国村落的千年变迁,技术便超越了工具属性,成为文化传承的桥梁。

来源:读道文旅运营  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